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阅读老建筑|无锡第一座自来水厂的“半世纪风云”

2022

05/27

10:03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打开自来水龙头,清澈透明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这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里厢饮用水皆取自河、井,自来水还是“稀罕物”,直到1954年无锡历史上第一座水厂——梅园水厂诞生,饮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如今,管社山庄公园内仍保留着梅园水厂的车间厂房、取水口、沉淀池,成为无锡工业文明发展不可遗忘的标签。

  饮水不忘思源

  从管社山庄公园进入,有一条长长的栈道,连接着五里湖和外太湖。透过栈道的透明玻璃窗,可以看到几根水管,这就是当年取水用的管道,而不远处的五里湖和梅梁湖的交界面,就是早期梅园水厂的取水口,也是无锡史上第一个城市供水水源地。取水口附近静静伫立着一座六角亭——思源亭,提醒我们饮水思源。

  沿着栈道往里走,一排黄色的房舍掩映在葱葱郁郁的树林中,这是梅园水厂的取水泵房。厂房为单层混合结构建筑,中间为门厅和值班室,南侧是变配电室,北侧为泵房,总建筑面积138平方米。湖心水经管道输送的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进行净化处理。目前,取水泵房已化身“梅园水厂工业遗址陈列室”,里面保留着当年使用的水泵、井盖等“老物件”。

  穿越长长的紫藤廊,可以看到一处种满莲花的水池,这是早期梅园水厂的沉淀池。原水经过取水泵房后,便到沉淀池进行平流式沉淀,紧接着又流入滤池进一步净化。在滤池附近,有一栋老旧的三层楼房,这是清水泵房,也是厂区水处理工艺的最后一个环节。厂房保留着建筑原有的风貌,其上下为混凝土结构,中间红砖与窗户相间,呈左右对称,具有明显的苏联建筑风格。

  经滤池处理后的水流入清水池,最终通过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取水泵房

  改变饮水方式

  无锡市水务集团管网管理处处长桑子文曾任梅园水厂副厂长,对这座水厂有着深厚的感情。“梅园水厂于1954年4月23日建成供水,是无锡历史上第一家自来水生产厂,当年新建的水厂命名为无锡自来水厂,因其临近梅园,又名梅园水厂。”桑子文说,梅园水厂是苏联援华项目之一,因此厂房具有明显的“苏式风格”。梅园水厂投产时的日供水量为1.06万吨,当年解放环路内的居民都是喝着梅园水厂的自来水长大的。

  “作为无锡历史上第一座水厂,梅园水厂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程,水厂的成功建成凝聚了各地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桑子文说,当时邀请了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周嘉民、苏南高等工业专科学校陈松林教授前来指导设计,并于1953年在北犊山麓破土动工。

  从鞍山钢铁公司和北京石景山钢铁厂送来了3000多吨各种式样的水管;国营上海铁路局电讯修造厂运来了高压配电盘等精密电气设备;公私合营上海机器厂运来了大小抽水机;江南水泥厂和中国水泥厂运来了大批水泥……曾战斗在佛子岭水库和三河闸工地的劳动模范、扎铁工人士郁康等也赶来参加水厂建设。

清水泵房

  完成历史使命

  自来水是从农业文明跨入工业文明的时代标签。千百年来,无锡城乡居民饮用水皆取自河、井,一组历史数据显示:1920年,无锡市公所于公园路开凿第一口自流井,日产水300担;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无锡城区共有自流井33眼,水价高昂,居民的饮用水卫生也得不到保障。梅园水厂的建成启用,使无锡成为沪宁线上仅次于上海、南京拥有自来水的城市。

  数十年来,梅园水厂几经改造,规模不断扩大,日产能达到了15万吨。进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无锡不断扩大建设水厂,七一水厂、锡东水厂、马山水厂、中桥水厂等陆续竣工投产。到了90年代,水厂建设进入了发展壮大期,中桥新水厂、南泉水源厂和雪浪水厂相继建成。2007年,为适应城市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无锡加速太湖、长江双水源地建设,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梅园水厂于2008年完成了历史使命。

  从1.06万吨的小水厂起步至今,无锡已有南泉、锡东两个太湖水源地和澄西长江水源地,形成了“江湖并举、安全优质”的供水格局。目前,市水务集团总供水能力为245万吨/日,制水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记者 蔡佳/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