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阅读老建筑 | 过郡马祠:穿透时光的家族精神

2022

05/08

08:1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有关惠山古镇,祠堂是绕不开的话题。惠山祠堂是江南著名的祠堂群之一,折射出吴地不同时代的文化信息,过郡马祠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寄托追思

  过郡马祠位于惠山古镇内惠山寺大门南侧,高高的白墙隐于树间,一座三开间的门楼上悬挂着“过郡马祠”的匾额,仅仅是站在门口也能感受到祠堂的历史悠久。门前的石板路上游人来来往往,脚步跨入祠堂后却仿佛隔绝了外界喧嚣。

  跨过门槛便是幽静的天井,映入眼帘的是祠堂的第二进——一座五开间平房。祠堂的建筑是砖木结构,明清建筑的风格。走上台阶,抬头可见红底金字的“南渡褒忠”匾,还有“胜地有佳山水,善人多贤子孙”对联。进入正厅,中央供奉着郡马过孟玉的神龛,檐上挂着“宝伦堂”的牌匾,这里是过氏族人祭祀先祖的地方。一旁用红色纸张张贴写有过氏家训,“尽孝悌,务勤俭,诚祭扫,敦本业……”正厅的左边是一间小房子,里面有明朝末年围棋国手过百龄相关展览。

  据了解,过郡马祠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祀宋郡马过孟玉。在宋代,王的女儿称郡主,郡主的丈夫称郡马。过孟玉是淮西和州太溪村人,被徐王赵棣选为郡马,迎娶了逍遥郡主。1129年,过孟玉随从宋高宗南渡,憩惠山寺白玉堂,并赋诗二首,载于《锡金续志》。郡主爱梁溪山水秀美,风俗醇厚,于是安家在无锡惠山,成为无锡过氏的迁锡始祖。

  “现在人们看见的过郡马祠其实已经是重建后的建筑了。”无锡惠山古镇景区文化总监金石声介绍,过郡马祠曾被日军飞机抛下炸弹炸毁,抗战结束以后,过家后代、著名建筑师过养默组织重建了祠堂,“当时,过养默在上海收购了一批旧房屋建筑材料用作过郡马祠的重建。”

  宗族祠堂显情怀

  几经风霜,过郡马祠的结构也多有变化,景区于2005年对祠堂稍加修整过。修整前祠堂一边靠近景区照相馆,一边的平台上方是广播室,下方是工人宿舍。2008年又重建第一进门楼及第三进建筑。金石声表示,“建筑会由于种种原因被损毁,但一段时间后,人们又会重建,在不断的损毁重建中,他们对建筑的情感与精神能不断流传,并赋予建筑新的活力。”

  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建筑为主体,将历史故事、人文精神、思想文化融为一体。近千年来,无锡过氏传承有序,历史从未中断。对于他们来说,供奉祖宗的祠堂具有凝聚亲情的神奇力量。祠堂中,有一副对联,总结了过氏千余年的历史。北宋末年,在淮南举义兵抗金的任象贤被宋高宗赵构征召。金兵南侵,赵构出逃被大江阻拦,危急时刻,任象贤与兄弟挺身而出,保护高宗上船渡江。高宗皇帝敕赐任象贤恢复过姓,为过象贤,并招过象贤之子过孟玉为逍遥郡主的夫婿,爵列徐王郡马。随后,郡马公由高宗皇帝赐宅第无锡黄藻里。

  从此过氏成为无锡的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并由此传承有序、绵延发展。如今,在中华民族姓氏的百花园中,过姓,就人数而言,算不上大姓,但在无锡,由于相对集中着实是个大姓。而过郡马祠代代相传,也成为他们祭祀先祖,传承家风精神的寄托。清梁同书曾撰一联,赞扬过祠“胜地有佳山水,善人多贤子孙。”

  如今,在过郡马祠的院子中展示有数块保存较好的石碑,有特祭碑记,也有记录了乾隆年间捐资修祠的芳名碑等。“这是2005年修复过郡马祠过程中,在祠堂的墙内所发现。”金石声介绍,如今过郡马祠依旧是按照用作祠堂功能文化来布置,在疫情前每年都会举办祭祀活动。

  (记者 张颖/文 李霖/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