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5/31
10:23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近日,由央视拍摄的无锡城市宣传片正在各地取景中,除了无锡的大美河山、特色美食,无锡剪纸的登场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些精美的作品其实都出自无锡剪纸非遗传承人陈静怡之手。
刀感和纸味
为何会与剪纸结缘?陈老师是这样总结的:剪刀是金属制成的,坚硬;纸是纤维造就的,柔软。剪纸就是坚硬与柔软的结合,与她刚柔并济的性格不谋而合,暗含了她与剪纸结缘的必然。
剪纸,讲究线线相连,以线成面,纵横交错,一气呵成。稍有差错,作品就会毁于一旦。整个创作过程需要采用阴阳交替的手法,达到虚与实、动与静的和谐统一。陈老师非常重视她每天的“第一剪”,在她看来,清晨开剪,是因为这时候能摈除杂念,气韵专注,精神集中。同时,经过一晚上深思熟虑,心到剪到,便一气呵成。
但实际上,动剪刀已是剪纸艺术创作的最后一步,前期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才是剪纸艺术的关键与核心。一幅作品,从起初想法的灵光乍现,到体现内容的构思,再到图形设计,最终在脑海里形成,是一个环环相接、相融、相成的创作过程。
提及近期最为满意的作品,陈老师拿出了《富贵吉祥图》,整幅作品气势恢宏、技法卓绝,牡丹、孔雀、竹、蝶等寓意美好的元素跃然纸上。数米长的红纸,一张平坦的桌子和一把随处可以买到的剪刀就是创作这幅作品的所有原材料和工具。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为这件佳作注入灵魂,这幅剪纸也再一次被中国文化部选为国礼,赠送给世界政要和友人。
与机器制作剪纸的一刀子买卖相比,手工剪纸的独特韵味就是多了那一份刀感和纸味。刀感,就是剪纸每一处剪刀游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手工的痕迹;纸味,就是每一张剪纸都会因为剪刀的起伏动作而微微翘起。这也是剪纸能够绵延至今,难以取代的关键。
坚持和创新
陈老师说,剪纸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街头卖艺,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在剪纸艺术的探索上,一遇到自己知识的盲区,新华书店是她第一个拜访的老师,将学问融入到手上功夫中去。打破传统意义上剪纸的概念是她迈开的第一步,“清明上河图”的诞生震惊了整个业界。这幅作品有神态各异的800多位人物,94头牲畜,170余棵树木,28艘大小舟船,20余架各类车辆,还有各种屋宇、旗幡、道路、水流等,现已被日本东京艺术博物馆收藏。
如今,在陈老师的每一幅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多种艺术的影子,雕塑的构型、中国画的布局、书法的线条,甚至还有西洋画的透视。一改传统剪纸平面构图的单一模式,将透视的方式、光影的变化、写实和夸张等艺术元素和创作方法,有机地运用在了作品中。
作品题材多样化,古典与现代结合,也是她作品的另一大亮点。30多年来,陈老师创作了《金陵十二钗》《八十七神仙图》《水浒一百零八将》《富春山居图》《夜莺图》《百骏图》《百鱼图》《青花瓷》等20多件气势恢宏的皇皇巨制,作品短则数米,长则30多米。在创新方面,人物肖像、时代主题、热门IP等题材也都是信手拈来。
作为非遗传承人,陈老师正在努力承担着传承人的责任。面对有兴趣了解剪纸的求学者,她来者不拒,毫不吝啬地传授剪纸技艺。剪影是入门课程,容易上手而且出品快。但学习难度提升至“打毛”这一步,就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剪纸作为一门易学难精的学问,失败是常有的事,这劝退了不少人。要想长久坚持下来,不仅需要苦熬和耐得住寂寞的心,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目前,陈老师正在创作以无锡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将她印象中的无锡传统特色店铺、非遗技艺、标志性建筑都记录下来。以运河穿城而过作为轴线,从黄埠墩入城一直到大窑路,用剪刀描绘两岸的人和事,既是陈老师从小到大对无锡的眷念,也是对于她自己剪纸生涯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记者 殷婉婷/文 朱浩/摄)
“叮叮当当”,榔头细密轻巧地敲打着铜板,悦耳的声音回荡,杜征宇手里的铜板不断收缩,时间慢慢流逝,铜碗初具雏形。杜征宇是无锡“手工紫铜器制作技艺”唯一的传承人,在他工作室的陈列柜上,摆放着汤婆子、老式火锅、汤勺等一件件精美的紫铜制品,这些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但如今,市民家里已很难看见这些老物件。杜师傅说,制作一个最简单的杯子至少需要敲打5000下,耗时多、产出少,后辈们都不愿意接手,他很担心这门手艺传承不下去,别让自己真成了“末代”铜匠。 [详情]
2022-01-13 10:54:07 来源: 江南晚报
“哒,哒哒”三跳一响,一场好看的无锡评曲就要开演了。“阵阵西风,吹过冬,破窑里落难简神童,他是落难在梅石桥上将书卖……”随着81岁的非遗传承人王志熙唱腔一响,二胡一拉,一首传统曲目《简神童》一下子就把在场的观众拉回了无锡评曲盛行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无锡的评曲与常州道情、苏州文书、昆山昆曲、江阴山歌一起,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每逢节庆盛典,评曲必定是登台的重要节目之一。如今,无锡评曲早已不能与其他几个曲艺匹敌,会唱评曲的人更是屈指可数,王志熙是目前无锡评曲的唯一一个省级非遗传承人。 [详情]
2022-01-28 09:44:26 来源: 江南晚报
往灶膛里添一些干柴,火焰顿时升腾起来。大米的香味扑鼻而来,空气中还弥漫着丝丝甜味,让人口水一下子就溢了出来。锡山区东港镇的如饴麦芽糖是无锡目前唯一一家依旧坚持古法制糖的工作坊,四代人坚持不懈的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张文波是皮虫糖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皮虫糖是麦芽糖的一种,因两头小中间大形似橡树上的皮虫而得名。咬一口麦芽糖,初入口时有些许黏牙,但回味时甜中带着点清香,还是儿时熟悉的馋人味道。 [详情]
2022-03-15 14:21:25 来源: 江南晚报
即将来到的5月,是制琴的最佳季节。这几天,卜广军正忙着筹备制作材料、和购琴的演奏者沟通。作为江南二胡第一坊——古月琴坊的当家人,他也是梅村二胡制作的领军人物之一。据介绍,各个季节不同的温度、湿度,都影响二胡成品的音质。5月和10月,是最容易出产上等二胡的两个月。 [详情]
2022-04-19 10:26:59 来源: 江南晚报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