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阅读老建筑|庆丰纱厂: 百年工业遗产营造“艺术范”

2022

08/23

11:0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在锡沪西路上,伫立着几排独栋的二层小楼,红砖红瓦。这里的前身是庆丰纱厂,如今被改造成COLOR PARK 庆丰文化艺术园区。很多市民会过来拍照打卡,新人的婚纱照也常在这里取景。这里临近风光旖旎的古运河风光带,在一百年前,这里曾经是实业兴邦的典范,成就了无锡早期现代企业的模样。

  旧仓库“艺术范儿”十足,红砖红瓦好有历史感

  “推窗看绿,出门看景。”钥匙漩涡咖啡入驻园区靠锡沪西路的9号楼,后门被郁郁葱葱的大树掩映,阳光透过树叶,投射在拱形的窗户上,碧绿之中透着斑驳光影。咖啡师在这里烘烤咖啡豆、慢慢研磨,最后制成醇香顺滑的咖啡饮品。老建筑被包裹在香浓的咖啡味道中,岁月的绵长悠久感,顿时有了气味承载。一位咖啡师说,自己在这里工作,不仅每天可以看到雅致的风景,置身在经历风霜洗礼的屋子中,仿佛心灵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漫步在园区内,青砖铺成的地面素雅古朴,与复古的红砖红瓦互相映衬,融合亲近。仔细聆听,悠长的巷子中,每一扇轻掩的大门后,都能传来不同的声音:舞者跳舞时欢快的音乐伴奏声、击剑爱好者切磋的金属碰撞声、设计师们讨论方案的交谈声……盛夏上午10点多,阳光虽猛烈刺眼,却有一对恋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白色的婚纱映着红墙,厚重又明快,新人的欢笑声伴随着摄像机的“咔嚓咔嚓”声,传入耳朵。

  整个园区一共有11座独幢建筑,大多是庆丰的仓库,内部空间十分宽敞。这些建筑大部分的走向都与锡沪西路垂直,其中有一幢两层独幢则与锡沪西路平行,踏进其间,金属的楼梯漆成白色,据说这是楼梯原来的样子。这幢建筑中间有一个拱形通道,很自然将园区分成两部分,通道内有庆丰厂的老照片和历史,讲述着园区的前生。

  园区建筑高1-2层,红瓦的坡状屋顶,无论是隔热还是散热,都较平屋顶更好。修缮时,这些坡屋顶用工字钢梁进行了加固。建筑的墙体用红砖砌成,而不用传统的青砖,其门洞、窗洞多使用拱券装饰,既起结构作用,又有装饰性,具有西洋风情,配上木质的窗户,别有韵味。

  百年长河里走出现代企业的模样

  无锡庆丰纱厂于1921年正式开工生产,由著名民族工商业家唐保谦和薛南溟、蔡缄三等人集资创办。开办之初这里主要纺棉纱,后增加布机、扩充漂染整理、印花设备,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家电织机全能厂。

  早时的庆丰纱厂依内塘河沿岸而建,交通运输便利,体现了无锡民族工商业家们选址创业的眼光。在该厂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唐星海,他是唐保谦的二儿子,是当时罕见的拥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创业者。

  他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回到家乡,接手纱厂后,大胆采用现代化管理,进行技术革新。他聘用职业经理人,用了十根金条和一栋洋房的价钱,挖来日商内外棉厂厂长魏亦久。后来,他又主办“无锡庆丰纺织人员养成所”,培养新技术工人,学制三年,毕业后可以提高工资待遇,当时非常轰动,招收36人,前来报考的有上千人。养成所延续多年,为近代纺织行业培养了不少人才。

  同时,唐星海还建立了职工福利制度,包括浴室、医疗、学校、宿舍、伙食等,员工食堂规定男工七人一桌,女工八人一桌,一律一荤二素一汤。1936年年底,唐保谦亲手创办的产业在唐星海的手上翻了八倍多,总资本达到近八百万元。庆丰纱厂生产的“双鱼”棉纱是当时无锡地界的标准纱,不仅享誉全国,而且远销南洋。庆丰经营范围东达上海,西至临潼,北接齐鲁,南抵广粤。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改为无锡第二棉纺织厂,90年代初率先尝试中外合资方式,21世纪整体改制设立股份公司,成为庆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庆丰集团搬离后,2016年由无锡交通产业集团斥巨资对该处工业遗址予以修复和保留。园区定位个性化、艺术化,目前入驻签约率达100%,百年工业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融合,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记者 黄孝萍/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