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精绘春耕新图景

2025

04/14

09:35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当春风掠过希望的田野,从黄土高原到江南水乡,一幅“春耕图”正以科技笔触徐徐展开。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的春播正由南向北有序推进,全国已春播粮食超过1亿亩。

  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我国春耕生产正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目前我国春播粮食1.1亿亩,同比保持稳定,其中新疆北疆山区百万亩小麦春播通过精准调度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河南驻马店种粮大户依托四台喷灌机,完成2000余亩麦田灌溉,单机日作业量达50亩,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三倍以上;内蒙古巴彦淖尔采用北斗导航辅助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参数自动化设定,单日作业面积较传统人工作业效率提升400%‌……规模化生产背后,是北斗导航系统、智能水肥决策平台等技术的深度渗透。智能装备筑牢基础支撑,规模化与智能化结合,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正突破分散经营桎梏,迈向系统性提质增效。

  今年春耕最显著的特征是技术应用的“全链条覆盖”。河南鹿邑县通过多光谱无人机变量施药,农药使用量减少近30%,亩均成本降低4元,2000亩农田单季节本近万元‌;山东桓台县春玉米播种采用单粒精密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覆膜等六道工序,出苗整齐度达98%‌。更亮眼的,是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安徽颍上构建智能预测系统,为60万农机手提供作物长势、病虫害预警等定制服务;新疆50%高标准农田实现灌溉自动化,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触发滴灌网络,水资源利用率提升40%‌。技术集群不仅解决单点问题,更构建起“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推动农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人”的升级。浙江宁波的90后新农人运用四轴机械臂育秧,每小时2200盘的效率较传统流水线提升37%,推动早稻育秧周期缩短至7天;黑龙江北大荒的“95后”技术团队,通过智能温控大棚将水稻壮苗率提升至95%,破解寒地育秧难题‌;江西南昌合作社引入自动化育秧线后,机插率从35%跃升至82%,带动周边3000亩农田标准化生产‌。执掌“智慧犁铧”的新农人群体崛起,打破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固有形象,推动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高效重组,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春耕图景里,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一场关乎中国农业的生产力革命正在田间地头发生。这场变革不仅是工具迭代,更是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人力资本的系统升级。当科技创新与广袤土地深度耦合,不仅奏响了丰收的序曲,更是一个农业强国破土而出的壮美晨曦。(陈华山)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