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11
13:44
来源
央视新闻
分享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现急躁、上火等“春燥”反应。“春燥”是春季常见的健康问题。此外,随着气温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有些人会出现乏力、精神状态不佳等状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春燥”原因有三个方面:一个原因是春天的温度高了,如果补充水分不及时,就会出现“春燥”的感觉;第二个原因,春天往往多风,黏膜水分蒸发比较多,所以春天感到口干,甚至眼干、鼻子干;还有肝气过亢过盛,体内有肝火旺盛也易伤阴。
那么,针对“春困”“春燥”该怎么办呢?
1.防“春燥”关键在补水
防“春燥”的关键在于保持体内水分充足,增加水分摄入:每天饮用不少于8杯水(约2000毫升),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湿润度。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食品,以免加重体内燥热。早晚使用滋润型的护肤品,尤其是在洗脸和洗澡后,应及时涂抹乳液或面霜,以防皮肤干燥。
2.清湿气 防“春困”
“春困”与阳气不足、脾阳虚、湿浊内滞有密切关系,在春季养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养肝、健脾、祛湿。“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要按照《黄帝内经》所讲的‘晚卧早起’,尽可能早一点睡,早晨一定要早起。”张伯礼院士说,适应自然界的节气,阳气生发,保证好的睡眠是很关键的。脾虚湿重比较明显的人群,可以用一些中药补中益气、祛湿。
“春困”会让人感觉非常疲惫,因此很多人会每天多睡一会儿。特别提醒大家,其实多睡一会儿并不能缓解“春困”,睡眠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让人感觉更疲劳。
(央视新闻)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