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无锡成为大型春日片场 每一朵花都是流量密码

2025

04/10

03:30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无锡人不是在赏花,就是在去赏花的路上!”这句春日戏言,正成为4月无锡的生动注脚。携程数据显示,自3月截至目前,无锡景区预订环比增长103%,赏花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35%。当紫藤长廊变身“汉服巡游T台”,当梨花海催生出“雪浪经济”,当绣球花丛里支起“野餐直播间”——无锡用满城花海织就一张流量巨网,把整座城变成沉浸式片场。

  每一朵花

  都成了流量密码

  “你以为来看花,其实是来当主角的!”太湖广场紫藤长廊下,00后摄影师小陈正为闺蜜打造“紫藤仙子”主题大片。悬垂的“紫水晶”在春风中轻舞,光斑穿透花瓣在青石板上泼墨,低机位镜头里,水池倒影与紫色瀑布交相辉映,随手定格便是“在逃公主”的童话场景。蠡湖大桥公园绣球花墙前,游客擎着透明雨伞静候“绣球雨”;鸿心梨享园里千亩梨花,汉服少女提着竹篮演绎“醉春风”意境。

太湖广场的紫藤

  在震泽路与丰润道交叉口的网红豆梨树下,退休摄影团队的王大爷正为旗袍阿姨们布光:“头抬高,让花瓣落在鼻尖!”这株树冠直径达8米的“清冷感天花板”,树下“花瓣地毯”可躺卧自拍。“近期每天都有十几对新人来拍婚纱照,火得不行。”环卫工张师傅见证着这朵花的流量魔力。

  “以前是人看花,现在是花衬人。”无锡各大景区不约而同开启“场景化造景”模式。梅园工作人员透露,除常规郁金香种植区外,还创新打造空中俯瞰呈花朵图案的种植矩阵,“这样的艺术化场景,出片率提升三倍不止。”

  赏花催生新型社交法则

  “这不是普通紫藤花,这是能发朋友圈的社交货币!”00后设计师小晴连续一个月发布“赏花游”攻略,粉丝量瞬间增长百余,评论区涌现无数小众赏花地推荐。无锡的“赏花经济学”正催生新型社交法则:景区的“花香盲盒”超越普通纪念品属性,成为年轻人社交破冰的创意载体。“抽到樱花香水送同事,她回赠了梨花茶包!”白领小王展示着办公桌上的“花事外交”成果。

震泽路与立德道(延伸到丰润道)交界处的豆梨花

  场景叙事革命正在发生。窑湖小镇的“繁花专列”小火车,将赏花体验升级为移动剧场——车头缀满风车茉莉,车窗覆着“春日限定”滤镜膜,连鸣笛声都改编成《茉莉花》旋律。“坐完全程就像参加花事婚礼!”新婚夫妇小张的蜜月照背景定格在此。拈花湾的绣球花墙更实现昼夜场景切换:白昼是汉服少女的天然影棚,入夜化作星空露营地的自然天幕,景区IP在场景叙事中完成无痕植入。

  花星球的4000㎡紫藤广场已进化为立体艺术馆,3000盆长穗树状紫藤列阵成景,宛如大地奏响的紫色编钟。“赏花不是目的,出片才是正义!”00后游客小夏的宣言,道出了流量时代的赏花新逻辑。

  从“花期依赖”到“全年在线”

  “花无百日红,但‘花经济’可以四季常青。”无锡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道出转型关键。鼋头渚景区推出的樱花文创周边持续热销;阳山镇通过智能温控大棚实现“三月赏桃花,五月品鲜桃,十月摘冬桃”的全产业链运营;寄畅园将木绣球与古建筑结合,推出“古韵花事”研学游;拈花湾把绣球花与禅意文化融合,打造“花禅一味”主题住宿套餐。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需突破同质化竞争,构建“一花一特色”的差异化体系:紫藤与夜游经济碰撞出“灯海奇观”,梨花衍生出香水口红等文创矩阵,甚至探索“元宇宙云赏花”虚拟体验。“花相似却也不同,这正是无锡的魅力。”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王洁平分享错峰打卡心得,“过去赏花是凑热闹,如今每朵花都有故事,每片花海都是城市诗行。”(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