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无人巡查车上线 城市管理上演“科技总动员”

2025

04/09

04:3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最近,鼋头渚景区迎来一位特殊的“城管队员”——搭载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无人巡查车。这辆由无锡市城市管理局联合车联网集团打造的“智慧巡查官”,配备遍布周身的感知设备和实时互联的云端系统,这标志着无锡“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正式融入城市治理系统。从地面无人车到空中无人机,从自动清扫机器人到智慧分析平台,科技赋能下,无锡的城市管理正变得越来越“聪明”。

  无人巡查车动态识别问题

  在鼋渚路的非机动车道上,身高1.5米的无人巡查车闪着警灯前行,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记者在现场看到,这辆无人车穿着蓝白相间的“外衣”,长着一双萌萌的“大眼睛”,车身标有“无锡城管—智能巡查”字样。

无人巡查车。

  “别看它小小的,能力可强了。”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无人巡查车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如同敏锐的眼睛,将现场视频实时接入城市管理智能识别系统,可动态识别占道经营、乱停车、乱堆放等13类城市管理问题。问题识别后的1分钟内可完成派单,让就近的执法人员赶至现场处理。“传统人力巡查往往受限于天气,而无人巡查车车顶的传感器能穿透雨幕清晰成像,配合L4级自动驾驶技术,能自适应调节车速并识别信号灯,在复杂路口也能灵活避让、平稳通行。”

  “它不仅是巡查员,更是数据分析师。”据介绍,车辆还能实时采集巡查路线上的城市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停车管理等情况,并通过5G网络将数据实时回传至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来发现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城市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空中“哨兵”弥补巡查盲区

  在梁溪区城管局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办公室,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下达巡航任务指令后,一架无人机从区城管局大楼楼顶起飞,按照预设航线飞行,同时自动回传巡航抓拍的图片和视频。

梁溪区无人机监控平台。

  “以前,我们使用手持无人机,需要有飞手。今年3月,我们引进了升级款方舱无人机,从出发到返航都无需人工介入。”负责人李晨穗说,方舱无人机不仅自动化程度更高,巡查范围也更广,往南至扬名街道,往北至惠山,其飞行半径可达4公里。

  “现在,无人机巡查已成为我们的一项常态任务,每天都要飞三四次,在节假日还会加密频次。”李晨穗说。近期,锡城天气晴好,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无人机会在惠山北坡等处加强巡逻,一旦发现火情,相关部门会迅速调派巡查人员,填补人力巡查盲区。此外,在惠山古镇、南长街等客流量较大的景区周边,无人机还能巡检商家无证外摆、非机动车无序停放等情况。“我们还在持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如屋顶是否有违建、工地内是否有不应该出现的建筑垃圾等。”

  无人驾驶清扫车扫得真干净

  无人驾驶清扫车已经在锡城街头正式“上岗”。晨曦微露,经开区新金匮路上,2辆无人驾驶扫路机正在作业。“试点路线是新金匮路—尚贤道,该路段车流量较少,不会引起交通堵塞。在观山路的部分路段,清扫车在非机动车道工作,自去年10月试点以来效果非常不错。”经开区执法监督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无人驾驶清扫车。

  一些公园、科技园区内引入了迷你版的无人驾驶清扫车,车身高度和宽度均大幅缩减,可灵活穿梭于公园步道、科技园区窄路、绿化带边缘等传统大型设备难以覆盖的区域。

  虽然是无人驾驶,但扫路机可不是“盲扫”。它配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依托神经网络技术和高精定位,形成360°无死角监控,精准识别道路障碍物,所到之处,落叶、纸屑等垃圾被一扫而光。“这车扫得真干净,边边角角都不放过。”路过的市民竖起了大拇指。

  据介绍,这些清扫车单次充电作业面积超12万平方米,相当于可以清扫7个标准田径场。它们能自主规划路线,识别红绿灯,底部4个大扫把加上超大吸力,可以边行进,边冲刷,边清扫。它们能自动“捕捉”途经之处的各种垃圾,最后还能自己倾倒垃圾、泊车归位。这些无人驾驶清扫车专攻车流较少的早高峰后时段及夜间作业,与环卫工人形成“错峰互补”。遇到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它们将化身“应急先锋”,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确保城市整洁。(吴雨琪)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