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4/07
06:2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原标题:专家田间现场授课、农技员到大棚演示新农机成常事——
27家省级田间学校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近日,宜兴的“江南米道”等7家农业公司培训基地入列省级农民田间学校资源库。至此,我市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已达27家。“农民田间学校不仅仅是农民就近学习技术的‘蓄水池’,也是新品种、新模式示范推广的‘新阵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
“江南米道”公司于2023年成立农民培训基地,时常请公司农技人员或省农科院、南农大等专家到田里给农民现场授课。按专家建议,宜兴杨巷镇种粮大户陈月生优化了施肥方法,在小麦、水稻拔节孕穗等时期,尿素使用量从传统的47.5公斤/亩压减到35公斤/亩,减少了26.31%。这样,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投入,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每季度他还将土壤样本送到公司检测,检测出缺什么就补什么。去年,他种的水稻每亩产量比常规方式提高60公斤。
近日,惠山精细蔬菜产业园的蔬菜大棚内,一名农技员向20多名菜农讲解新到的久保田耕地机性能后,开着耕地机现场演示。园区农业技术负责人秦艺告诉记者,园区有农户百余户,农民“眼见为实”,才会采用新机械,农民田间学校就根据菜农的喜好经常在大棚里现场讲解新技术、演示新农机。园区每年开展培训近百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引进了一批高效喷灌设施和蔬菜播种机、耕地机等先进设备,园区去年亩均产值比周边农户高约20%。
农民田间学校让投入大、管理难度大的农业新模式步入加速推广通道。在阳山镇,10多个村3000多亩桃田采用高标准果园建园和管理模式,综合产出效益较传统桃田提升20%以上。“农民田间学校200亩‘样板田’让桃农眼见为实,加快转变。”新管理模式发起者李小鹏说。近几年,几乎每年到学校“样板田”参观、接受培训的农民有2000多人次,通过Y形树型布局、土壤定期检测和适时改良等种植管理环节优化,优果率提升10%。(朱雪霞)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