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新闻 > 正文

推进“空间革命”,“工业锈带”转型“智造地带”

2025

04/06

08:3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华通铜业地块曾是一个集聚环保隐患、违章搭建、产业低端等问题的传统工业园区,惠山经开区以司法拍卖收回土地,引入智慧储能独角兽企业果下科技。短短两年,投资10亿元的智慧储能总部拔地而起,企业研发团队超120人,销售额突破15亿元,其中海外销售达2.5亿元左右,稳中有升。最近,果下建设的匈牙利储能电站竣工,企业也剑指港股上市。

  老旧工业地块从“工业锈带”转型“智造地带”,成为产业新地标,在惠山经开区不是个例。

  前不久,自然资源部公布2024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情况,惠山经开区成为全市国家级经开区中唯一入列的产城融合型开发区,位列全国第十六位。“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惠山经开区以‘旧改’盘活产业资源、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惠山经开区负责人说。

  “空间革命”激活沉睡载体

  由传统企业无锡市翔泰毛纺有限公司改造而来的翔泰创新科技产业基地内,无锡超通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年轻的博士硕士团队在其中的8000平方米厂房内进行新品研发。一台2米多高的“柜子”摆放在车间一角,“这是公司5年前落户惠山后研发的第一台激光装备。”公司副总经理、智能制造总工程师卫小鹏说,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的技术成果和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技术与市场积累,超通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创新突破,“补上我国高端超快激光加工技术的缺口。”而对“脱胎换骨”的基地来说,又导入一家新质生产力企业,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再次印证了“空间重构即产业重构”。

  惠山经开区的转型始于一场自上而下的“空间革命”。2022年《推进老旧厂房升级改造的实施意见》出台,园区以“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集约增效”为原则,设立2亿元改造基金,创新“分阶段减免建设配套费”等政策,打破“拆不动、改不起”的僵局,以“淘汰一批、搬迁一批、提升一批”的导向,通过立体扩容、产业升级、服务优化,撬动低效载体“活”起来。

  翔泰创新科技产业基地是惠山区首个转型探索“自主改造”“统组统管”“工业上楼”路径的项目,昔日低矮的老旧厂房被空间规划合理、设计感十足、内部配套设施完善的创新“梦工厂”取而代之。在这背后,惠山经开区以“拆旧建新、分步改造”破局:一期新建的4.5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已引入超通智能、慧民祥医药、日托光伏等企业,亩均税收瞄准50万元,二期正在加快主体施工。未来,这里将集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一个“高端、低碳、智能”的科技产业园区。

  老工业区崛起“数字地带”

  2栋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新楼,矗立在尚航科技惠山区华东云基地内,数千个高功率机柜组成无锡最大的数据超级智能算力基地。这一基地在前不久由无锡数据集团建设运营的无锡“算力超市”(无锡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DeepSeek大模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无锡数字化转型的“幕后英雄”。“在光伏产业的周期性波动中,尚航通过存量资产交易,接手老企业的89亩土地资源,投资近30亿元建设超算中心。”无锡尚航副总经理张伟说。目前尚航自建以及引入智能算力规模已超1000P,是全市最大智算基地。

  从老工业区变身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区,踩准转型鼓点需要精准谋划。“惠山经开区超前布局数字化应用体系,集聚算力企业,打造最强算力,助力惠山‘脱胎换骨’‘鲲鹏迭变’。”惠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个过程中,工业旧改发挥了重要作用。尚航华东云基地项目落地后,惠山经开区迅速落实现有厂房提供建设,同时改造园区厂房让企业安心规划发展。在华美钼业项目旧址,江苏蚂蚁工场制造有限公司的进驻,盘活了1.87万平方米老旧厂房,成为“工改工”升级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标杆。蚂蚁工场是集工业自动化产品、互联网、供应链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零部件供应平台,以“秒报分接小时造”为核心,构建了一套颠覆传统的柔性智造体系。这一旧改项目不仅让低效厂房焕发新生,更填补了区域工业零部件敏捷制造的数字化短板。

  全面打开发展新空间,政企协同投身“工改”新实践。正在建设中的高达科技智能产业园项目,由无锡高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老厂房改造而来。项目总投资超2亿元,共4层高标准厂房。高达除尘设备厂区进行“立体扩容”焕新,一期拆除1万平方米旧厂房,总计将新建5万平方米智慧车间。园区拟引入半导体、AI机器人、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通过光储充电、机械上楼等设计实现“亩产倍增”,目前已经有国内外数家知名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

  城市更新推进产业焕新

  载体焕新不止于工业园区。锦绣商业广场二期A区曾一度空置,导入惠山安全教育馆项目后,目前正在加紧建设。5755平方米空间内,计划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覆盖6大板块、98项体验内容,预计投运后年接待将超过20万人次。“‘政府主导+市场运营’的模式,既保障公益性,又通过商业合作‘自我造血’,为老旧载体赋予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内涵。”惠山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千方百计为企业“筑基”、腾空间,以惠山加快打造产业焕新发展区为契机,惠山经开区当下正全力推进长安创新未来城、惠山转型集聚区成片更新,多措并举创造企业发展空间。锚定“无锡城市副中心”和“科技型产业新城”目标,惠山经开区锁定2400余亩、13块低效用地持续发力,在精科地块,天津大学研究院、同济大学研究院开工建设,达美地块引进的新南山项目已开工建设,还有储能重大项目、整车制造项目等将入驻,同时,基于堰桥地铁站区域的城市CBD也进入紧锣密鼓的前期施工。

  盘活低效载体,有效提升了招引新兴产业的“磁力”。2024年,惠山经开区围绕全区“三新四强五未来”产业导向,总投资超440亿元、62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新能源、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数字信息产业集群“拔节生长”。其中22个被列为今年省市重大产业项目,涵盖光电科技、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诸多领域。

  在惠山经开区,一场“向存量要增量”的变革引发关注。曾经锈迹斑斑的厂房、低效闲置的载体、停滞不前的烂尾楼,如今蝶变为新能源研发中心、智能装备基地、安全教育地标,惠山经开区用“腾笼换鸟”的实践,书写产业迭代与城市更新的崭新“答卷”。(记者 裘培兴)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