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新闻 > 正文

国内首部地铁题材长篇报告文学《筑梦路上》问世

2025

04/05

08:26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用文字镌刻城市脉搏 以深情致敬时代建设者

国内首部地铁题材长篇报告文学《筑梦路上》问世

《筑梦路上——无锡地铁发展纪实》  包松林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4月2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新华日报传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长篇报告文学《筑梦路上——无锡地铁发展纪实》新书发布会在无锡地铁大厦举行。这部8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以全景视角记录了无锡地铁从规划到建成的历程,是一部关于中国地铁发展的文学力作,也是一幅用人文视角关注的城市轨道恢宏画卷。

  用真实与深情书写城市发展史诗

  《筑梦路上》由无锡本土作家包松林历时5年创作完成,全书以“在场”为基调,通过180余位地铁建设者的真实故事,串联起无锡轨道交通的“成长”脉络。从盾构机掘进的轰鸣声到深夜换轨的坚守,从40℃高温下的钢筋焊接到值班站长与家人的“30秒拥抱”,书中既有对地铁技术术语的严谨解析,更饱含对平凡建设者的深情刻画。

  “这是一部城市发展的立体档案,更是献给建设者的时代赞歌。”无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娄子丹这样评价这本书。脚底有泥、心中有光,笔下才能有情。在创作中,作者包松林深入隧道、工地、站台,用田野调研和文学写法,将地铁建设的“硬核”工程转化为有温度的人文叙事。书中有工程师丁謇“一场电影离场四次”的细节,建设者公私难以两全的奉献跃然纸上;有测量队长“家有病女仍坚守工地”的故事,普通人的坚韧与大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梁溪老井、梅里古窑、运河牌楼……书中,这些独属于无锡的水乡古韵、工业遗产等地域文化元素一一展现,并通过格律诗词的穿插,赋予冰冷的钢铁工程以诗意之美。

  发布会上,包松林动情回忆:“我曾连续三年春节在工地与建设者共度,凌晨跟随盾构机深入地下20米,高温天记录钢筋笼制作……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地铁不仅是交通线,更是无数人用青春浇筑的生命线。”

  刚柔并济的“纸上地铁工程”

  “《筑梦路上》是一部刚与柔完美融合的深情之作。作者以‘铁军精神’写‘铁军’,让冰冷的盾构机有了温度,让建设者的侠骨柔情跃然纸上。”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范小青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高度评价其文学价值。她特别提到书中“姚瑞雪30秒拥抱儿子”等细节,称其“以微小切口折射宏大时代的共情力”,并指出书中对“冷滑热滑”“天窗期”等地铁专业术语的文学化处理,展现出作者“化艰深为通俗的功力”。

  “这本书是探索经典题材与新大众文艺融合的创新之作,在书中可以看到地铁人的智慧、汗水、追求,在这些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无锡这座城市朝气蓬勃的气质。”发布会现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说,这是一部具有时代记忆和城市温度的作品,通过这部作品,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无锡地铁背后的故事,感受无锡的深厚沉淀和开拓精神,进而爱上无锡。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贾梦玮说,包松林用报告文学的“深井”,挖掘出地铁背后的文化富矿。书中对梁溪古韵、运河记忆的书写,让城市发展的“变”与“不变”交织成诗。

  报告文学如何映照城市变迁

  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筑梦路上》不仅记录了地铁工程的“上半场”建设与“下半场”运营,更通过数据对比、市民访谈、文化钩沉,揭示了轨道交通对城市格局的重塑。书中以2024年锡澄线开通的宏大场景开篇,用“单日客流量141万人次”“总客运量超1000万人次”等数据收尾,首尾呼应间展现地铁从“城市动脉”到“生活纽带”的升华。

  书中特别聚焦地铁对无锡社会生态的深层影响:梅园站的梅花节客流疏导、健康路站周边商业重构、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地铁方案”等案例,生动呈现“轨道上的城市”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范小青在序言中提及:“地铁是硬实力的象征,但包松林用文学的柔光,将其转化为软实力的载体。”书中通过建设者群像、工业遗产保护、生态融合等维度,多维解构“地铁与城市共生”的命题,为当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与思考。

  “这本书让市民看到,每一寸轨道都凝结着建设者的血汗,每一趟列车都承载着城市的未来。” 无锡地铁集团党委书记张军在发布会上感慨,《筑梦路上》的发布,不仅是一部作品的诞生,更是一场对城市精神与建设者情怀的集体致敬。

  正如包松林在后记中所言,“地铁没有句号,城市的诗行永远在延伸”,这部作品以文学之力,为无锡的轨道交通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当乘客穿梭于无锡的地下长龙时,或许会想起书中那些“拎着行囊默默离开”的建设者——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奉献早已融入城市的每一次呼吸。(韩 玲)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