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漫评:春日正酣,“流动中国”奋楫扬帆

2025

04/05

08:58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这个清明节假期,居民出游意愿达到74%,传统文化习俗体验搜索热度增高,比如踏青赏花、登山、徒步、祭祀以及民俗体验等,预计每一天的出游人数都会超过4000万人次。

  踏青祭扫两相宜,文旅复苏展活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踏青祭祖寄哀思。短途游是清明假期的主打。调查显示,90%的游客出游半径在500公里以内,多数游客出游半径在200公里到300公里,“2小时高铁圈”和“3小时飞行圈”距离内的目的地最受欢迎。从江南的油菜花田到北国的山桃花海,从城市近郊的民俗体验馆到乡村古道的青团手作坊,传统文化正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完成现代转化,让“活着的历史”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智慧交通织密出行网,“双轮驱动”显担当。面对井喷式增长的出行需求,铁路和民航部门交出了一份充满智慧与温度的答卷。据悉,国铁集团日均开行1.1万列旅客列车的运力安排,既展现了“中国速度”的硬核实力,更体现了精准调度的科技含量。长三角铁路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施“一日一图”,呼和浩特局创新推出“夜间高铁+重联运行”的组合拳,“绣花功夫”般的运力调配,既保障了祭祖客流的集中释放,又满足了踏青游客的错峰需求。民航方面,北京大兴机场41.9万人次的吞吐量与广州白云机场日均客流量50%的增速,共同勾勒出航空运输业强劲复苏的轨迹。

  文旅融合催生新场景,消费升级显潜力。“高铁赏花节”的创意实践,为文旅融合提供了生动注脚。成雅铁路日均56对动车组的密集开行,让“快旅慢游”成为可能,更通过“铁路+旅游”的深度融合,催生出“车票+门票+酒店”的消费新生态。以交通枢纽为支点、以特色线路为脉络的文旅模式,成功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草原专列”“川青赏花线”迎春开行,恰似精心设计的“移动观景台”,让旅客在穿越风景的过程中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赏春体验”、经济创新,正在重塑旅游产业的价值链条。

  供需两旺促循环,高质量发展开新局。清明假期的文旅热潮,实质上是国内经济活力充沛的微观缩影。当90%的游客选择在500公里内完成“微度假”,折射出县域经济、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当“2小时高铁圈”成为出行首选,预示着区域协调发展正在重塑经济地理版图。从铁路部门15.8%的运能增幅,到民航国际航线38%的增长……跃动的数字背后,是统一大市场建设释放的乘数效应,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供需两端的良性互动,既为文旅产业注入源头活水,更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鲜活样本。

  赏春赏景来相伴,让“春游踏青”充满希望再启程。当传统与现代在铁轨上相遇,当文化记忆在云端重逢,这个春天涌动的人流车流,正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王淳博)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