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逐梦深空二十载 九天揽月映初心

2025

04/03

09:27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近日,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举行。作为探月工程20年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这场展览以100余件珍贵实物与史料,向世人全景式呈现了中国航天人20载逐梦深空的壮阔征程。

  二十载的航天征程中,每一次跨越都写满了艰辛,每一项突破都凝结着智慧。我们用2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探月之路,并创造了多个“世界首次”: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首次完成地月拉格朗日点中继通信,首次在月面展示织物国旗……这些“首次”背后,是中国航天人在攻克各种各样“卡脖子”技术难题时的昼夜鏖战。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十年磨一剑”精神的执着坚守。

  在航天城的深夜实验室里,在火箭发射场的晨曦中,中国航天人用行动诠释着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深刻内涵。从“东方红一号”划破天际,到“天宫”空间站遨游寰宇;从“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到新时代航天青年勇挑重担,航天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种精神,既是“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也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务实品格,更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中国航天的每一步跨越,都是航天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正如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专家评价: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共同胜利。中国航天始终秉持的开放合作理念,在探月工程20年历程中,中国已与2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署60余项合作协议。展厅中陈列的“嫦娥石”等新矿物标本,不仅改写了月球演化史研究,更成为国际科学界共享的“宇宙密码”。来自12个国家的科学家正通过嫦娥五号月壤样本,共同研究月球晚期火山活动成因。当中国科学家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向全球开放申请时,这种超越国界的开放胸怀与创新精神,以“和衷共济”的东方智慧,共同构建人类探索宇宙的命运共同体。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中国航天的探索永不停歇。从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中国航天人正以科技为画笔,在宇宙深处描绘着属于人类的壮美画卷。(陈华山)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