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清”和景明,以时代脉动书写家国诗篇

2025

04/03

09:26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4月1日,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数将达210万人次,较去年增长21.4%。较快增长的数据体现了开放中国的多彩魅力和流动中国的澎湃活力,映照着家国情怀、彰显着时代脉动。

  清明者,风清月明。《礼记·月令》有言:“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春日既有生命勃发,也有慎终追远。清明是生者与逝者共饮春光的茶席,千年传承的民俗文化里,包裹着的是血脉奔涌的乡愁,是家国情怀的时代脉动。珠海拱北口岸日均36.7万人次的通关量,深圳罗湖口岸24.9万人的川流不息,勾勒出港澳台同胞与海外侨胞“清明无客不思家”的集体图景。他们穿越港珠澳大桥的钢铁长虹,踏过横琴口岸的晨曦暮色,只为在祖先坟茔前燃一炷香、添一抔土。这种跨越山海的文化仪式感,让“落叶归根”的传统信仰在全球化时代焕发新生。这正暗合了《礼记》所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流动的清明,实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系情怀在现代的具象表达。

  流动中国,尽显社会治理的科技、温情与智慧。面对激增的“乡愁流量”,国家移民管理局以“绣花功夫”织就高效通关网络:北京首都机场3.9万人次、上海浦东机场8.1万人次的精准预判,是数据赋能的科学决策;毗邻港澳口岸“30分钟通关”的承诺,是便民服务的温暖落地;国家移民管理机构12367热线的全天候守候,是“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生动注脚。从开足查验通道到协同交通疏导,从智慧边检到人文关怀,中国用“治理精度”回应“流动速度”,让“国门”成为连接个体情感与国家秩序的柔性纽带,成为清明时节“归去”“来兮”的温暖“渡口”。

  “清”流奔涌,开放中国的世界窗口。210万人次的跨境流动,亦是观察中国与世界互动的微观窗口。上海浦东机场日均8.1万人次的国际航线,成都天府机场日均1.6万人次的起降频次,见证着中外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的活力。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证便利化政策的落地,海南自贸港59国连续第7年实施免签政策,其“引力效应”,不仅推动了自贸港建设,还引爆了国际旅游新热潮,更让清明时节的流动潮涌与“双循环”发展格局同频共振。正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流动的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传统节日的文化能量转化为推动全球互联互通的澎湃动能。

  以流动之姿,书家国诗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210万人次的脚步在国门前交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跃动,更是一个民族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一个国家对治理现代化的追求、一个时代对开放共赢的笃信。清明之“清”,是血脉传承的澄明;清明之“明”,是面向未来的洞见。在这春和景明的时节,流动的中国正以磅礴而不失温情的仪姿,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家国诗篇。(张恒)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