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从网红球场到职业摇篮 无锡网球青训正成城市新IP

2025

04/01

07:0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当8岁的王梓安挥出人生第一记标准正手拍时,无锡国际网球中心的室外场地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支成立仅1年的青少年网球队,正迅速成长。昨天(3月31日),随着首季度课程收官,这支由100名小球员组成的网球梯队交出成绩单:全员完成20节以上系统训练课,部分学员已征战省级赛事。从“拍子都握不稳”到“战术板前侃侃而谈”,这群少年用球拍划出的弧线,正在改写无锡网球青训的坐标系。

  上午8点的训练场,11岁的郭锦轩正与教练在场上练习发球。连续20个接球过后,已汗流浃背的他告诉记者:“我要打进法网青少年组,像郑钦文那样。”这位小球员的网球基因堪称“家传”——父亲是业余比赛的常客,家里挂着纳达尔的签名海报。“去年入队时,他连挥拍轨迹都是歪的,现在反手切削比我都标准。”网球中心的教练在场边说。在隔壁场地上,王梓安正跟着教练玩“鳄鱼抢球”游戏。这个因为妈妈喜欢网球而入队的小帅哥,如今成了红色球组的“灵活小坦克”。“打3个月球能瘦5斤。”他掀起球衣展示隐约的腹肌轮廓。王梓安妈妈笑着表示,她一开始是想培养亲子共同爱好,结果儿子真练出了门道。

  场边的电子屏滚动着“红橙标”三级梯队名单,这套借鉴国际网球联盟的分阶体系,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找到专属成长路径。红色球组的孩子在迷你网球场用低压球玩“打地鼠”,橙色球组正进行双人截击对抗赛,标准球组则戴着心率带演练发球上网战术。“8岁孩子的手腕力量不足以驾驭标准球,低压球能让他们更快地找到控球乐趣。”教练夏玉成说。每个孩子都有定制档案,翻开训练日志,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个学员的成长轨迹:红色球组(8至9岁)采用“游戏化教学”,通过“网球保龄球”“障碍运球”等趣味项目培养球感;橙色球组(10至12岁)引入“战术沙盘”,用乐高积木模拟比赛场景;标准球组(12至14岁)则实施个性化训练方案,为有潜力的学员配备专项体能教练。“我们就像建筑设计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材质’打造独特的成长路径。”夏玉成说。

  夕阳西下,训练场依然喧嚣。夏玉成望着满场飞奔的身影感慨道:“我们去年这时候还在愁招生,现在等着入队的学员已经排到3个月后了,经开区报名的小朋友特别多。” 随着无锡WTA赛事影响力扩大,无锡正把网球青训打造成城市新IP。如今的无锡国际网球中心,不仅是市民“网红打卡地”,更将成为职业网球的“黄埔军校”。谈及未来规划,无锡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无锡网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构建“培训、选拔、参赛”的完整生态链。

  据悉,无锡国际网球中心将在2025年下半年开展全国青少年赛事,全国青少年网球选手将汇聚无锡争夺荣誉。

  (马晟/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