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3/30
08:48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嫦娥”揽月,带回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的神秘密码;光计算芯片闪耀智慧光芒,实现智能推理与训练的新跨越;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被成功阐明,为精神疾病药物调控带来新曙光……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揭晓的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彰显着中国科技硬实力的磅礴力量,更坚定了我们迈向科技强国的铿锵步伐。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到新时代出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国家始终将科技发展作为战略核心。近年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持续攀升。2024年,我国R&D经费投入达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为科研注入强劲动力。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长,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优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银行信贷向科创企业倾斜,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加速成型,“新三板”“科创板”的设立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政策东风劲吹,让科技创新的土壤愈发肥沃,创新种子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创新是破局的关键。“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的每一项成果,都是创新的璀璨结晶。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在光计算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为制冷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创新贯穿了科技发展的全过程。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基础研究战略布局,在多个前沿关键领域精心谋划、系统部署,全力推进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球面射电望远镜等“国之重器”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创新筑牢了坚实根基。科研人员们在这些平台上大胆探索、勇于尝试,不断推动科技成果从“0到1”的突破,让中国在科技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华丽转身。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腾飞的“关键羽翼”。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为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众多科研人员活跃在科研一线,成为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十大进展”的科研团队中,既有白发苍苍的科研前辈,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经验掌舵领航,为科研团队指引方向;更有朝气蓬勃的青年科研人员,他们以敏锐的思维和创新的勇气冲锋陷阵,在科研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国家通过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正持续吸引和培育着大量优秀人才,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中国科技的新辉煌。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只是中国科技发展征程中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坚信,中国科技必将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栎木)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