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金包银"成年轻人新宠 高性价比中存隐忧

2025

03/30

03:23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随着金价不断上涨,继黄金贴纸之后,“金包银”作为黄金的“平替”悄然兴起。在社交平台上,不少人都在安利“用不到10%的价格买到‘足金外观金饰’”,“高性价比”是其主要卖点。然而,这种新兴消费热潮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昨天上午,无锡市中心多家金店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店内只出售足金制品,“金包银”在专门的售卖店才有售。在人民东路一家出售“金包银”的店内,记者看到柜台内摆放着各式各样黄金外观的手镯、手链、挂饰等,在柜台灯光的照耀下,与黄金一般无二。这些饰品的标签上都注有总克数、金克数、银克数。店内负责人介绍,店内出售的都是“金包银”,即在足银外镀一层足金,价格相比同重量的足金制品要便宜90%以上,“像这些手镯,一般总重在20克左右,外层足金是一两克,剩下的都是足银。”

  在惠山区的一家“金包银”店内,两名年轻姑娘正在挑选挂饰,原先预算是2000元左右,后来发现买“金包银”的话可以节省一大半的预算,并且外形上与金饰并无多大差别。其中一名女孩拿起一个萌版貔貅挂饰说,如果是足金,她的预算只能买一个,但是换成“金包银”后,她可以再挑几个编成手链,“就这样预算还没用掉,性价比超高的,而且从外观上看,也看不出是足金还是‘金包银’。”

  采访中,多名店主向记者表示,“金包银”并不是什么新兴事物,但是今年以来销量相比往年同期有明显提升,消费人群以年轻女性为主,“千元左右的黄金体验,既有面子又省了钱包,很受欢迎。”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金包银”制品在回收时存在一定风险。在一家店内,记者表达了对“金包银”饰品有缺斤少两、纯度不够、回收困难的困惑,店主当即表示,只要是在本店内购买的“金包银”产品,都会出具鉴定书,将来只需要带着票据就能来店内回收,“金银价格都是按照当时的售价减5到10元,如果票据丢了,店内有底单一样可以回收。”“那么如果是在其他店购买的产品该如何?”该店主表示需要检测。另一家店的店主则明确表示只回收本店出售的“金包银”饰品,“足金或者足银的可以无损检测,‘金包银’基本都要破坏了才能知道具体含量,要是消费者不认可就容易扯皮。”

  此外,一黄金从业者告诉记者,“金包银”无法在市场上取代足金制品的主要原因是氧化问题,“‘金包银’外表的镀金厚度是微米级的,大多一年左右就会氧化,厚一点的可能两年左右,相当于是有有效期的。”

  对于这些问题,记者也咨询了律师。据介绍,目前“金包银”正处于一个“风口”,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律师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贵金属饰品时,应向商家索要发票、质保单、鉴定证书等注明了材质、重量、价格等内容的消费凭证,必要时可索要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理性购买,不要轻信“保值升值”等话术。(甄泽)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