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无人机空中“把脉” 锡山1.2万栋自建房有了安全卫士

2025

03/28

06:4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在锡山区东港镇港下社区,一架高精度摄像无人机正沿着老旧酒店的外墙自主飞行,0.2毫米的裂缝、0.5度的倾斜角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数据实时回传至风险控制中心总控大屏,AI算法瞬间生成结构安全评估报告。这是本周刚刚“上新”的锡山区经营性自建房无人机巡检系统的日常画面。

  “这套系统相当于给房子做CT。”锡山区住建局负责人说。针对安全风险等级最高的丁类房屋,无人机每周自动执行“体检”:清晨从楼顶机巢起飞,红外热成像扫描隐蔽结构,激光雷达测绘形变数据,任务完成后自行返航至宛如大盒子的机巢充电,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目前,锡山区已有30多栋危旧房屋纳入无人机重点监测名单。

  “无人机+感应器+大数据”在住房安全领域的全新应用,勾勒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房屋安全地图”。巡检系统汇总房屋外墙裂缝、倾斜、老化等数据信息,比对初始数据,提高巡检准确率和效率。在位于中电芯谷的锡山区经营性自建房风险控制中心内,12189栋房屋、849万平方米建筑被浓缩成数字孪生城市。工作人员轻点屏幕,某栋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砖混结构自建房的“健康档案”立刻弹出:3次改扩建记录、12处结构性裂缝历史数据、最近一次台风后的沉降监测曲线……这些数据来自住建部门历时半年的人工普查与无人机航测,最终形成覆盖建造年代、结构类型、经营业态等18个维度的动态数据库。

  “过去,靠人工查完全区要花3个月的时间。现在,无人机配合物联网传感器,识别高危房屋隐患的效率提升了20倍。”第三方团队的技术负责人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传统方式漏检率约15%,而现在的巡检系统可将误差控制在0.3%以内。

  作为全国“首单”,锡山区经营性自建房的数据化管理模式为全市房屋养老升级管理模式探索新路径。锡山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投保,覆盖全区1.2万余栋经营性自建房,开创“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赔付”全链条保障。当巡检系统监测到某房屋风险超标,会立即触发三级响应:先由无人机复检确认,再派工程队应急加固,若发生事故最高可赔偿500万元。

  据统计,这套系统运行半年来,已提前处置隐患房屋63栋,保险资金用于预防性维修的比例达78%。(陶洁)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