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产教融合 破局AI人才困局

2025

03/27

07:37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3月26日,本报A03版报道了《无锡打造“人才工厂”支撑产业爆发》一文,引起了广泛热议。当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月薪飙升至2.5万元仍一才难求,当麦肯锡预警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将达400万,无锡这座传统制造强市正以一场静悄悄的产教革命破解困局。政府、高校、企业共建的人工智能实训基地,不仅为产业升级输送“即插即用”型人才,更开创了制造业城市向智造之城转型的新路径。

  当前,AI人才市场面临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企业为争夺顶尖人才不惜重金,导致“薪酬竞赛”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大量职业院校毕业生却因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难以就业。这种“高薪抢人”与“技能错配”并存的现象,不仅加剧了人才市场的失衡,也制约了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应对这一挑战,无锡选择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破题。由数据集团搭台、职业院校筑基、龙头企业赋能的实训基地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嵌入教学场景的实践,构建起“课程标准—技能认证—就业通道”的全链条培养体系。这种“入学即入行”的培养模式,直击AI应用型人才断层的痛点,重构人才供给生态。

  在AI领域的投入和布局,不仅仅是为了抢占技术高地,更是为了赋能传统产业,推动新一轮的智能化转型。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无锡在AI人才培养上并没有局限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而是将触角延伸到了职业院校和企业之中。这种开放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AI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布局,使无锡在智能制造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

  当然,AI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当政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职业院校输出标准化培养体系,龙头企业注入真实产业场景形成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无锡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AI人才将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最强引擎,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蔡佳)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