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3/21
09:26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春分时节,黔贵大地,春风扑面,山花烂漫。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黔东南州、贵阳市等地考察调研,了解当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情况。在听取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出良方: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
连接“城尾乡头”的县城,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载体。当前,我国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覆盖7亿多人口、90%的国土面积,在国家整体经济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多地持续发力县域富民产业,陕西柞水的木耳产业、山西平遥的文旅产业、山东曹县的汉服产业、浙江乐清的电气产业……从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到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科创中心、开放高地,这些因地制宜打造的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县域产业“百花齐放”,“县域游”“乡村游”频频出圈……但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县域富民产业还存在不少短板。有的产业链条短,资源集聚能力不强;有的存在同质化现象,产业特色不突出;有的传统支柱产业走弱,转型升级难……此次总书记考察调研,提出立足县域产业基础,“错位发展、串珠成链”,正是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短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
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集中体现,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错位发展、串珠成链”需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精准定位特色产业、发展主导产业。错位发展,就是要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能“齐步走”。只有在错位中找准自身定位,因地制宜走好差异化竞争的路子,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进行了专章部署,提出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进转型升级和实施精品培育是为发展县域经济遴选“优质苗”,而产业集群则是“串珠成链”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致富田”。我国不少县域仍以农业及相关产业为经济主导,各县域并非“孤岛”,需打破地域界限,加强与毗邻地区的协作配合。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仅能助推产业链供应链跳出“低端锁定”,更是实现“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的有效途径。
县域强,则全域强;县域兴,则全省兴、国家兴。无论是“错位发展”还是“串珠成链”,其核心都在于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协同共进,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正如总书记所说,要“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迈步新征程,我们要按照总书记“错位发展、串珠成链”的指引,拓展产业多元价值,打好“特色牌”,做大“土字号”,让县域富民产业根深叶茂、茁壮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县域力量”。(鑫曦)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