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科技重塑菜篮子与花篮子 "基因剪刀"与"复印"助农产品升级

2025

03/13

06:52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恒温实验室里,“基因剪刀”重塑着蔬菜的DNA;智能温室中,组培技术“复印”着蝴蝶兰的“生命密码”……在无锡现代农业的版图上,科研人员用试管代替锄头,以数据重构基因,为传统农耕注入现代科技内核。

  基因编辑打造新菜篮子

  走进无锡迪茉得生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气候室里,架子上近200个培养瓶内,甘蓝、番茄、百合的苗株正茁壮成长,有的番茄苗已结出拇指大小的果实。它们将作为基因编辑的材料,继续完成不同的实验项目。“我们每年完成40个基因载体构建,就像给植物编写升级程序一样。”该公司负责人宋建伟说,比如,敲除特定基因,让原本高大的番茄变得适合在居民楼的阳台种植;经过病毒检测的脱毒百合苗,产量可提升30%。

  在这些看似都差不多的绿色苗株中,有一个明星产品——钱塘青。它亩产约2000公斤的丰产性能,比对照品“华冠”品种增产4.93%,每年亩均可增加收益1000元左右。“普通小白菜种植35天就要抢收,钱塘青晚抽薹20天,相当于延长了生产窗口。”宋建伟说,“它的抗病能力强,在育苗期、移栽前期存活率更高,在后期机械化移栽时效率更高,无须频繁人工补苗,也基本上不需要施用农药。”

  科研团队用“绣花功夫”铸就了核心竞争力。宋建伟感慨万分地说,就拿看似简单的采集数据来说,实验员们需要一棵棵拔出苗株测量长度、重量等数据,还要肉眼观察叶片的颜色、形状、光泽。在人工授粉环节,技术人员要用镊子挑开花蕾,对株头进行授粉。200份材料要逐一处理,每人每天最多只能完成20株的授粉。

  宋建伟表示,企业正构建“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立体研发体系,今年将与专业种企合作把良种播撒向更广阔田野。实验室里,6个在研品种同步推进,涵盖甘蓝、芦笋等多品类,其中3个番茄新品种有望在今年内完成品种登记。

  新品种驱动产业差异化发展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蝴蝶兰产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从学习引进到自主培育,由最初种植单一的大红花品种,逐渐发展到大中小花型、各种花色系全面种植的产业化格局,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创业致富。

  走进尚品园艺家庭农场的蝴蝶兰培育基地,20℃的恒温空气裹挟着淡淡花香扑面而来。苗床上,数万株形态各异的蝴蝶兰争奇斗艳。工人们正将一盆盆打包好的蝴蝶兰装车,它们将奔赴一家家高端花店。其中,一盆盆花瓣浅粉带有深粉色条纹的“尚品春花”在层层绿叶间摇曳生姿——这正是农场耗时7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

  “我们卖给花店的不是花,而是解决方案。”农场负责人胡春宏说。双梗新品种让花束身价翻倍,超长花期则帮店主减少损耗。新品种虽然颜色不出挑,但它是双花剑的,分叉多、花头大,花期长达四五个月。

  “种子苗像性格迥异的多胞胎,组培苗才是标准化商品。”胡春宏指着身边两排苗床上的蝴蝶兰说,左边的是正在做实验的蝴蝶兰,每一株的颜色、高度各不相同;右边整齐划一的是组培苗。播撒上万颗种子,3年后开花株中仅存几十株候选,再经3年组培量产测试,不抗病、易染病的植株会被筛除,最终可能仅有一个品种达标。这种“生命复印术”背后藏着现代农业的残酷法则。

  自2017年起,尚品园艺就踏上了新品种申请之路,目前已有4个新品种成功获得认定证书,今年预计还将有一两个证书“入账”。(潘凡)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