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筑牢生态屏障,呵护碧水长流美丽图景

2025

03/10

09:29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3月8日上午,2025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如期举行。7位部委“一把手”回应的问题涉及污染防治、水资源利用、洪涝灾害防范、粮食安全等,释放出明确信号:污染防治不能歇脚、防洪安全不可掉以轻心、粮食安全问题不能轻言过关。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运连着国运,水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不仅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也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胸怀祖国江河山川,心系民族千秋福祉,高度重视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并从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水之道,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

  中华文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但在悠久的历史中,中华民族也饱受水患之苦。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工程,从“人工天河”红旗渠到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江河治理经验和智慧。无论走到哪里,习近平总书记看得最多的主题之一也是“水”,从多次强调“把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北方地区节约用水统筹起来,坚持调水、节水两手都要硬”“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到系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时代治水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条条奔腾向前的大江大河,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水利工程,一条条润泽民生的输水管道,一个个巡河巡湖的河长湖长……中国以占全球6%的淡水资源,保障了全球近20%的人口用水,创造了全球18%以上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活力,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锦绣中国铺展水美人和的画卷。

  治水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面向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国各地要立足本土基本水情,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持久水安全、先进水文化的更高需求,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广东省以“美丽海湾”为重要抓手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推进15个美丽海湾建设,强化陆海统筹治理,开展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打造更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海湾;河南省聚焦“四高四争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力以赴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江苏省颁布《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积极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高质量完成沿江生态修复工程,无锡以绿色低碳转型唱响新时代“太湖美”……各地以“滚石上山”的韧劲巩固拓展江、河、湖、海流域水生态治理,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江河湖海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爱江护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凝聚起全社会守护能量,筑牢生态屏障,呵护碧水长流的美丽图景,共绘美丽中国亮丽画卷。(鑫曦)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