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首页推荐 > 正文

唤醒“沉睡”资源,让闲置空间“活”起来

2025

03/05

06:40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不少地方存在着很多老屋老宅、废旧厂房等闲置空间。去年以来,宜兴市万石镇对闲置土地、低效厂房等进行系统摸排、收储盘活,目前已成功落户优质项目11个、总投资超26亿元,切实提升了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助力乡村加速蝶变,闲置低效空间的潜力值得深挖。创造出存量资源新价值,不仅要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特色产业集群,还要推进存量空间向民宿、会客厅等公共服务空间转型,做大乡村文旅产业,真正让闲置空间“活起来”,不仅聚“人气”而且还能聚“财气”。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认为,城市发展已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进入存量时代,要利用规划的手段对国土空间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发挥存量资源的价值与效用,重视城市功能的“织补”和“缝合”。如今,城市中不少“隐藏地带”经过重新配置,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我市合理利用桥下空间等资源打造“15分钟健身圈”,在用好闲置用地的同时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梁溪区盘活明珠广场等多处闲置商业载体,打开了消费新空间;江阴市将闲置两年的老旧厂房改造成厂多多文体综合中心,释放出了体育经济潜能。对于乡村来说,同样要对空白地带进行改造、修缮与利用,把这些存量资源的价值与效用发挥出来,进而为乡村发展增益。

  激活乡村既有空间的内在潜能,要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凭借在地资源让更多优质项目扎根。宜兴市太华镇桥涯村有块荒废的“飞地”,有关部门调研后发现,这块地是经过中国地质学会权威认证的天然富硒土地。随后桥涯村厘清权属,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名义将其统一流转,改造成良田,打造出江苏省首个“国硒中心太华桥涯富硒稻米示范基地”,打响了水稻、百合等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带动村民一起增收。阳山镇因桃富庶,万石水芹远近闻名,江阴“璜土葡萄”和新吴“鸿山葡萄”品牌知名度高,其背后的发展逻辑,都是用在地资源优势带动乡村走上民富业兴的道路。让土地“生金”、农民“增收”,我市各板块可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乡村自然资源禀赋,整合当地利用不充分的存量空间,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引入新设备新技术新业态,将闲置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开拓乡村产业发展新空间。

  推动闲置空间向乡村服务空间升级,是实现城乡互动与推动乡村深度游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乡村旅游的热度持续攀升,有效地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上海市奉贤区的分水墩村打造“水云间”乡村鲜花咖啡馆,对口云南大理部分区县,引入云南的土特产及非遗扎染,带来“村咖”新体验;分水墩村还利用村中闲置菜园发展“共享”模式,并计划借助历史文化资源搭建露营基地,发展美丽乡村文旅产业。抓住农文旅发展机遇,要厘清乡村现有存量空间,打造露天会客厅、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场所,挖掘在地产业与文化特色,植入稻田咖啡、茶歇等现代消费场景,使其成为集功能性、消费性与文化性为一体的空间复合载体。无锡地处长三角,开放优势、区位优势突出,低效闲置用地完全可以“老树发新芽”变成乡村“聚宝地”,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力。(周邾语嫣)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