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5年专题 >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张国忠:在田间地头探寻乡村振兴最优路径

2025

02/26

13:19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

  “现在靠谁振兴乡村?今后靠谁下地种田?”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给自己提出的“乡村两问”。作为一名来自三峡库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国忠始终将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当作自己最重要的履职内容。

  三峡库区涉及鄂渝两地26个区县,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整体地势为“九山半水半分田”,“鸡窝地”“巴掌田”所占比例高,农业机械化推广难度大,客观上影响了当地年轻人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具备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农人’,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2024年全国两会,张国忠根据丰都的实践探索和自己的长期调研,提交了《关于支持三峡库区“新农人”培育工作的建议》。

  丰都将培育“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通过开展登记监测、成立互助会、开发“新农人贷”、制定扶持政策清单、组建服务团、建设“新农人”学校等系列配套措施,开展“新农人”培育提升行动,较好地解决了家门口就业、家门口致富的问题。县委、县政府还针对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量外出的现状,引导整合社会力量成立覆盖所有乡镇和街道的家庭教育互助会,让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保障。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张国忠跑田坎、入农户的调研次数更多了:在发展肉牛产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种植大户怎么和其他农户合作抱团发展;农户反映的防疫和病虫害防治、市场拓展和销售渠道等问题,他都一一记下来。

  “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新的部署和动员,我会根据调研和实践中掌握的情况积极建言献策,更加努力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丰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张国忠说。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黄汉鑫)

  【记者手记】 

  以实干实效衡量履职绩效

  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小县大城”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加快“小县大城”建设,绕不过解决好学位、床位、车位等“五位”问题;山区库区强县富民,必须加强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强化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产业配套设施,切实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张国忠履职过程中的常态。

  张国忠的工作簿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大量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得来的数据,他也在实地调研走访中形成了提交全国两会的建议。重庆的“新春第一会”发出了“干字当头、唯实争先”的号令,张国忠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见效的节奏更快了。“半点马虎不得,半点懈怠不得!”身处乡村全面振兴第一线,他始终坚持以实干实效衡量自己的履职绩效。

  (本报记者 张国圣)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