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2025年专题 >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徐凤秋:画出乡村好图景

2025

02/25

14:08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

  “只有脚踏实地走访、调研,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精准履职,为国家建言献策。”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董官屯镇张街村农民、鲁西书画院院长徐凤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的使命就是推动农民书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工笔牡丹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2年前,徐凤秋代表在家乡创办了以贫困户、留守妇女和残疾人为重点培训对象的鲁西书画院。如今,徐凤秋代表已先后免费培养6000多名书画人才,其中残疾人200余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徐凤秋代表告诉记者,如今,巨野县工笔牡丹画每年可实现综合产值45亿元,已成为致富一方百姓的绿色产业。“今年,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山东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目前当地正积极与高校合作,推动巨野工笔牡丹画+AI创新创意项目建设,争取在5年内,让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徐凤秋代表说。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徐凤秋代表提出培养农民书画人才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巨野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发展书画产业,其他相关工作也在逐步落实中。

  徐凤秋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农民书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画师作品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她将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

  记者手记

  带着情感和责任履好职

  在采访中,徐凤秋代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农民画只有根植于庄户,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过去一年,除了日常传艺外,徐凤秋代表还到全国各地调研、座谈90余次,与当地村民互动交流,让村民了解、认识工笔画,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这项文化产业中来。

  徐凤秋代表认为,当好全国人大代表需做好3件事:一是带着情感履职。只有心里揣着群众,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不负重托;二是带着责任履职。通过精准帮扶,让群众实现“艺术创收+精神富足”的双向提升,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取信于民;三是带着使命履职。不仅要让工笔牡丹画这项非遗技艺走进寻常百姓家,更要让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记者 王金虎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