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快评 > 正文

体育课“天天见” 健康成长看得见

2025

02/14

07:40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近日从无锡市教育局获悉,自本学期起,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每日1节体育课、课间休息15分钟,新增30分钟大课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活动不少于2小时。(详见本报2月13日A4版)

  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生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消失的体育课”等话题广受社会各方关注。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情况突出,体能素质普遍下降,同时,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令人揪心。让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动起来。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在一至九年级总课时中的占比为10%—11%。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体育对于学生提分、升学的“价值”相对有限,致使体育课常常被边缘化。在部分地区和学校,体育课未能按要求开齐开足,成为最容易被“牺牲”的课程。

  蔡元培先生早在百年前便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义务教育原本就是生命教育,而生命与运动息息相关。体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智力发展,排解不良情绪,塑造健全人格。体育所具备的教育功能,不是哪一门技术课程所能替代的。从教育规律而言,体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运动本身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显示,适量运动后的学习效率比久坐不动时高出30%以上。

  无锡于2025年春季学期起,在省内率先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每日1节体育课的全面覆盖。这不仅是对学生运动时间的有力保障,更是一种态度的鲜明彰显——让学生既强身健体又塑造人格,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课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有保障体育课的正常开展,才能确保对孩子们运动素质的培养,进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有专业人士指出,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的目标,对学校的教师数量、师资水平以及场地统筹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预见,要确保这一举措长期有效实施,必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体育设施条件,丰富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薛敏)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