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135岁“国字头”,很多无锡人不知道

2025

01/24

07:02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进补是顺应时节的选择,在冬天的尾巴上,我们要走进一项“国字头”非遗——江阴膏滋药。

  冬季进补最当时,各地进补方式不同,而在江浙沪一带,服用膏方进补,自明清以来已成为民俗。清代无锡名医张聿青在自己的医案中专门有“膏方”一卷,记录了许多膏方案例。

  国内中医中药界素有“南有胡庆余堂,北有同仁堂,中有柳致和堂”的赞誉,其中的“柳致和堂”,就位于江阴市人民路上。

  致和堂,为清末名医柳宝诒先生始建于1890年,至今已有135年的历史。柳宝诒亲撰《致和堂跋》,“致和”乃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之意。2008年4月14日,“致和堂”商标正式获准,成为注册商标。2010年,入选商务部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名录。2011年,“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柳宝诒编撰的《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一书中,就详细记载了经典膏滋药制作方法,全程需历经备料、浸泡、煎煮、沉淀、过滤、浓缩、收膏、凉膏等多道流程,其中药材的浸泡就需要一夜,药材的沉淀也需要一夜。

  收膏的过程,是对老师傅技艺的最大考量,早一刻略显稀薄,晚一刻则过分浓厚,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一眼判别膏方挂旗时刻的微妙。当然,浓度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还会根据顾客的要求或季节的变动进行调整。

  正因为恪守百年不变的制作工艺,所以才能熬制出具有馨香沁脾、锃亮鉴影、油润如玉、柔韧若脂、摇不起漪、压不染指、入口似饴、呷之透体的膏滋药。

  在“量体制膏”之外,也有适用于大多数人滋补的协定方,不过依旧需要结合个人体质食用。食品级膏滋如枇杷秋梨膏润肺甜心、酸枣仁百合膏安神养心,不断迭代更新中。

  (朱雪翎)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