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社会福利中心里的团圆 这顿坚持多年的年夜饭格外香

2025

01/24

06:54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22日晚上,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的食堂内格外热闹,从这里走出去的成年孤儿纷纷回“家”,一起来见见“亲人”。据了解,这样的年夜饭已坚持了多年。

  后厨团队忙了整整两天

  当天下午4点多,食堂大厅的餐桌上已摆好了五香牛肉、盐水鸭、烤肠、蒜泥长豆等冷盘。负责这顿年夜饭的大厨蒋守璐介绍,团队忙了整整两天,从冷菜到热菜,所有的菜品都是大家亲手做的,“每年的这顿年夜饭是大家的集体期盼,后厨团队也变着花样给大家惊喜。”

  今年的菜里有一道“硬菜”京葱海参,这是后厨团队特意烹制的。“他们即便在外面成家立业了,一般家中也不太会做这道菜,关键不用吐骨头。”老蒋表示,不少成年孤儿身有残疾,菜肴少刺少骨,是后厨准备菜单时要考虑的。大家在无锡长大,喜欢吃无锡的甜口,像走油蹄髈、蟹粉蹄筋等菜肴都很受欢迎。

  蒋守璐回忆,他是2002年从部队转业后来到社会福利中心工作的,这样的年夜饭,除了疫情那几年暂停外,年年都置办。有的成年孤儿因为上班安排等原因说来不了,可突然发现有空了,即便迟到也要赶来。后厨一般都会多备上一桌。很多人是拖家带口一起来的,多的时候要办上11桌,今年也有8桌。

  这里永远都是“避风港”

  47岁的刘女士一家是第一个到福利中心的家庭。她和老公一起在残疾人之家做些手工活,现在小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待遇不错的企业工作,全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她介绍,这里有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平时大家忙很少聚会,就想趁着吃年夜饭碰个面。

  “我向单位请了个假”,小王一家开了40多分钟车,从胡埭赶来吃年夜饭。在这里,小王还有一个专属的名字,仿佛又回到了10多年前的时光。每年回来小王都会拍不少照片留存,这里有她许多幼时的记忆。

  她是幸运的,助养家庭一路资助她。但曾有一段时间,养父母生意特别忙,她又回到中心上学。她知道,“自己背后是有人托底的”。

  43岁的小路带着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前来,她表示,有了孩子后,一段时间特别难熬,很多事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带孩子,她不能上班,经济上捉襟见肘。中心负责人了解到这一情况,帮她联系了好心人,为她捐助了奶粉、尿不湿等物资。

  “成年后,中心帮我们申请了廉租房,装修也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小华表示,有时路过中心,还会来蹭顿饭吃,这里就是他的家。

  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

  “我每月收入5000元朝上,具体多少不告诉你”,来吃年夜饭的小夏当天刚发了工资,热情地要请大家吃外卖,被大家一把拉住。这个小伙子当年可是出了名的淘气,他在大家的帮助下,由好心人资助学了技能,有了份好工作。

  聋哑小伙小钢戴上了助听器,这也是中心帮助他申请的。他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工作,租房压力太大。回到无锡后,他暂时回到福利中心过渡,在这里不用为食宿发愁。“我现在送外卖,同时也在找份稳定的工作”,小钢在手机上打字表示,有“家”的感觉真安心。

  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负责人冯浸介绍,该中心通过社会化安置的孤儿有41人,年龄从20多岁到50多岁不等。他们出嫁迎娶时,中心都会按照无锡风俗置办礼物,并为他们证婚。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更是大家亲情的维系,“这一举措也是在告诉这些走上社会的成年孤儿,这里是永远的家。”(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