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20
06:09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无锡在全省率先踏出四级联动共推“一村一策”的创新之路。2024年,我市“一村一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收官,预计全年村均经营性收入超800万元。近日,市级“一村一策”共同富裕典型案例村榜单出炉,记者实地探访了解这些村子的“致富密码”。
特色农业兴村,产业蓬勃发展
花塘水芹
眼下正值水芹产销旺季,江阴市月城镇戴庄村的花塘水芹主题产业园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种植户董必成身着防水衣裤,在水芹田里熟练地采收着今年引进的新品种“苏芹1号”。“‘苏芹1号’既有早芹的粗壮度,又有晚芹的耐寒性,正好填补了早芹和晚芹之间的销售空档。”董必成一边忙碌一边介绍道,“我每天要在水里泡5个多小时,能采收500多斤。虽说辛苦,但收入不错,最近批发价在每斤4元多,一年下来能挣二三十万元。”
凭借优良的土壤条件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该基地选育的“苏芹1号”和“苏芹2号”水芹一季亩均产量可达8000至10000斤,每亩净收入约30000元。在园区的交易点,车辆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每天都有20多吨水芹从这里运往各地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
自“一村一策”实施以来,戴庄村大力推进花塘水芹主题产业园项目,实现了水芹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功打造出特色蔬菜品牌。如今,花塘水芹种植户已达136户,数量较2021年翻了一番,不仅助力当地农户增收近200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子共同种植。“2024年,花塘水芹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带动近400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达到了400万元。此外,我们还不断延伸水芹产业链,开发了水芹果汁、水芹净菜、水芹茶等深加工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水果莲、茭白、莲藕等水生作物的轮种,进一步提升了水芹产业的附加值。”戴庄村党总支委员刘江兴介绍说。
文旅融合富村,激发乡村活力
严家桥
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借着“三地一村四码头”优势,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去年央视《山水间的家》节目的播出,更加速了严家桥村的“出圈”。借着这波“流量”,村里对文史场馆、景观和业态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
中午时分,位于村史馆旁的“老汪窝里”菜馆里,老板娘胡玉新忙得不亦乐乎。她笑着说:“节目播出后,游客一下多了起来,去年10月以来生意一直火爆得很,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客人多得菜都来不及端上桌。感觉这几个月的收入都能顶前年一年的了。”
午后,严家桥花海旁的“花海小坐”也很热闹。“我就是看中了村里的美景,才盘下了这家店。去年10月开业正好‘蹭’到了央视节目带来的流量,人气一直很旺。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从单一卖奶茶拓展了围炉煮茶、团建等项目。”店主郭仙艳说,周末和节假日小店里常常满座,有时不提前预约根本没座。
乡村变美了,游客增多了,村民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了。
2024年,严家桥村集体总收入达1940万元,其中包含农业在内的村经营性收入就有830万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约5000元。
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同样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围绕“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的理念,白塔村精心打造了白塔生态、白塔旅游、白塔文化、白塔农业和白塔味道等一系列特色产品,形成了五大园区、七大展馆、八大高效农业的产业格局。“白塔味道”品牌更是为全村百姓搭建起了一个线下覆盖7.6平方公里、线上面向全国各地的致富平台,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8万元,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锡山区锡北镇泾西村则充分利用陈志方陈列馆红色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农家乐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项目,积极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资源利用强村,挖掘发展潜力
在“一村一策”的推动下,无锡各地乡村深挖潜力、盘活资源,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宜兴市官林镇义庄村依托本地丰富的水域资源,打造了1200亩的渔光互补项目,既为本地提供了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又实现了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的双重经济效益。自2024年起,义庄村的土地承包收入从原来的300元/亩大幅增至1000元/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80余万元。此外,义庄村还联合桂芳村和韶巷村,共同出资350万元入股无锡市三昊电缆材料有限公司,每年可获得42万元的利润分配收益。
宜兴市徐舍镇美栖村深化村企合作,以“投资方+技术方+村集体”的村企联建合作形式,成立了以玫瑰花产业项目为主体的宜兴市淳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了对千亩花田实时状态信息的精准捕捉,推动了生产管理的数字化,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和收益,有效吸纳本村劳动力,农民每年人均增收2.4万余元。
江阴市长泾镇花园村则在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方面下足了功夫。村里将田地由村委统一集中流转管理,流转率达到100%,有效降低了村级管理成本,增加了农户收益。该村还对村级集体土地进行全面摸底、重新调查,统一租赁协议格式,并实行一年一签、“先付后用”的方式,提高集体土地租赁收缴效率。此外,还以长泾印染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投资配置固定资产(印染厂房),实现镇村联合抱团发展,预计投运后每年至少增加村级收入200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截至2024年底,无锡近百个乡村通过“一村一策”发展特色产业,202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长5.4%。“一村一策”还推动全市967家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产权制度改革,镇、村、企联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治、产业共谋,全市村集体资产总规模达860多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记者 潘凡/文、摄)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