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安居”,委员们提出——城市体检用好“市民医生” 应急救援打通“最后一米”

2025

01/14

07:06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居住需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住有安居”转变。如何多维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居住新期待?今年无锡两会上,市政协委员们提出了不少“好办法”。

  关键词:城市体检

  邀更多市民问诊“城市病”

  和人一样,城市在“成长”中也会“生病”。定期开展城市体检能够及时掌握城市状态,为治理“城市病”提供依据。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陆续开展了城市体检,无锡也于2024年首次进行了城市体检。

张轶伦 摄

  市政协委员孙明表示,目前,国内多数城市的城市体检都遵循“政府主导、群众配合”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存在城市体检报告结果与市民群众对城市状态的实际感知不匹配的问题。

  为充分调动公众在城市体检中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城市体检分析的精准度,孙明建议,从制度规范、信息反馈渠道等维度,优化城市体检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在制度规范上,明确规定公众在城市体检工作各阶段中的参与权利,形成“事前建议、事中监督、事后评估、定期反馈”的公众参与闭环机制;设立一定的激励措施,对积极参与城市体检、提供政府遗漏信息的公众给予适当奖励。在信息反馈渠道上,除了梳理政府专业性城市体检数据外,还要综合12345市民热线、民声留言板等平台以及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的民声民意,消除政府指标设置与民众真实感受之间的偏差,强化城市共治认同感。此外,应针对不同群体(如年轻人和老年人、常住人口和旅游人群、健全人士和残障人士等)的特性,优化、简化甚至个性化制定不同的公众参与途径和流程,方便更多群体参与城市体检。

  关键词:应急救援

  把应急救援搬到“家门口”

  市政协委员张健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度虽有所提高,但人们仍缺少有针对性、持续性的应急救援培训,当遇到被食物呛住无法呼吸、不小心摔倒骨折、心脏骤停等突发状况时,难以正确有效应对。在此背景下,亟需打造“家门口”的应急救援站。

  “目前,无锡一些民间救援队已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惠山区华新社区以及滨湖区南湖社区、裕新社区、雪浪社区、石塘社区建立了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有效提升了市民‘家门口’的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张健建议,可依托全市街道、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进一步拓展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的覆盖面。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人力物力配备,如必要的消防、医疗急救物资;组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伍,鼓励民间救援组织和受过正规培训的社区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值守,保障社区应急救援服务站的常态化运行。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医院、消防、公安、城管等单位或部门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救援。

  关键词:居住安全

  为地下车库安上“防火罩”

  十年多时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市政协委员谈文正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外已发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在地下车库起火的事故,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特性,加上地下车库环境较为密闭,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较为迅猛且难以控制。

  “地下车库在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需要更加精细化,防患于未‘燃’。”谈文正建议,在住宅地下车库布设消防监测预警系统,如安装热成像监控、高灵敏度烟雾报警器、温度传感器及气体检测仪等,实时监测停车场内的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火灾隐患,为现场人员争取到宝贵的逃生与扑救时间。灭火装备的选择与运用同样重要,“传统的灭火器对扑灭电池火灾效果有限”。他建议,为地下车库研发并配备专门针对锂电池起火的灭火器。

  谈文正还提出,地下车库在前期规划布局时,应为人员疏散和消防设备的使用留出足够空间。同时,将电动汽车充电区域与其他车辆停放区域隔离,设置独立的防火墙、防火卷帘等,以缩小火灾的影响面。此外,应急管理部门要制定完善的预案,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和演练,“通过将硬件设施、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有机结合,充分保障地下车库的消防安全”。

  委员锐观点

  引入第三方管好小区“钱袋子”

  作为小区“钱袋子”的重要来源,物业费的使用关系到业主权益和居住环境质量。但是,这个“钱袋子”里的钱花了多少、花在了哪儿,很多业主并不清楚。市政协委员吴亚春认为,目前,由于缺少对物业费的有效监管,导致了小区物业费使用不透明、物业企业的收费标准与其实际服务质量不匹配等问题发生。

  “要管好小区的‘钱袋子’,不仅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监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管,还应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等社会监督力量。”吴亚春建议,可将具有相关资质的审计机构全部纳入信息数据库中,每年随机选取一家机构,对小区物业费及小区公共收益等收支情况开展至少一次全面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向全体业主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利用黑科技打造互动“未来家”

  借助手机与语音助手,能够轻松实现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家中有害气体浓度超出安全标准,智能检测器会即刻响起警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生活的憧憬也迈上了新高度。市政协委员锡山联系小组建议,在未来住宅的设计与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无锡“物联网”产业的优势,利用智能感知设备(如嵌入智能中控、温控、感应、语音交互系统等),打造智慧住宅,实现人与住宅设施、设备的互动,提升居住的舒适度。

  针对老年人、独居人士等特殊群体,可在室内安装气体检测器、跌倒智能检测器、生命体征监测器等装置,即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健康与安全风险,并通过数据分析为居民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方案,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智能住宅服务。

  (晚报记者 陈钰洁 刘娟)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