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0
07:4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以城为眼,观古往今来。
一座城市,承载着历史的兴衰,见证着时代的更迭。其中,有一条脉络绵延至今,那便是城市的文脉。
1月8日18∶20,央视综合频道(CCTV-1),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邀请全国观众一起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在《文脉春秋》的镜头下,无锡的古韵风华与现代风尚交相辉映,让我们既能聆听到古巷里的历史回响,亦能看到楼宇间的时代活力。
■30分钟一座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闪着光,等待着后人循光前行。无锡便是这样一处地方,在太湖之畔,闪着耀眼的光。
《文脉春秋》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单位,在一期一城、一城一脉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中,用每集30分钟的体量,发掘城市的悠悠历史,厘清城市的文脉印记。
作为吴文化和民族工商文化的发祥地,无锡文脉悠远。无锡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无锡有何独特的文化魅力?30分钟内,从地理、历史、名人、非遗等维度,无锡的文化脉络被一一拆解,以“观一城文脉、知古今春秋”的视角,展示了无锡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去年10月,摄制组来到无锡拍摄,记录下了小娄巷的百年牡丹、黄埠墩的“蓉湖竞渡”、惠山泉、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南长街、鼋头渚、泰伯庙……循着地标,城市的文化脉络渐渐清晰起来,一处处地标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渐渐显露出来。
■说不完的历史
“泰伯三让”的吴韵悠扬,“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江南风骨,在这片土地起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书声,“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霞客精神,在这片土地诞生;“实业报国”的敢于担当,“四千四万”的激励奋进,在这片土地上传承。
“早在春秋时期,无锡这块区域曾因是勾吴古国的政治军事中心而为人瞩目,此后两千多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却几乎默然无声,直至民国时期因为工商业发达才突然崛起。”江南大学教授、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受邀参与了该片的策划、拍摄。她告诉记者,自然生态的山水文化、悠久厚重的吴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工商文化,共同交织成了无锡内涵丰富的文化系统,而这些都是纪录片呈现的重点内容。
无锡的历史说不完,道不尽。无锡文史专家金石声参与了该片拍摄。他在鼋头渚讲了徐霞客从太湖扬帆远航,在华孝子祠讲了无锡灿烂的祠堂文化,在黄埠墩讲了文天祥在此留下的不朽名篇。他期待借助央视的镜头,让更多人知道无锡不仅是工商名城,经济发达,历史文化同样悠久而厚重。
■化不开的乡愁
一座城市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一部流动的诗篇,而其中,人是永远的主角。《文脉春秋》“无锡篇”中,上演着一场又一场人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呈现出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画面的背后,是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的“乡愁”——大公桥堍书码头内听场评弹,太湖边乘坐游船喂食红嘴鸥,沿着新建成的步道感受千年运河的古韵新貌。
大运河由北向南绵延,在沿途的8省35座城市中,无锡是唯一一座运河穿城又抱城而过的城市。运河,构成了无锡城的“脊梁”,也承载着无锡人的生活意趣。无锡作家阮夕清也参与了该片的拍摄,他以南长街原住民的身份出现,用小说的方式讲述了古运河、大窑路、伯渎港等。“通过这些古窑集群,当代人可以追溯想象600多年前古人劳作的场景,无锡的制窑历史和古运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在他看来,正是无锡对城市文脉的守护与传承,令600多岁的古街古窑活出新风采。
漫步运河边,品一席地方美食,听一曲江南评弹,选几件心仪好物,一处处老宅子里装的是全新的生活。《文脉春秋》在深度挖掘文脉资源价值、提炼民族精神标识的同时,叙写了一部文脉保护、文化传承的“城市生活图鉴”。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居民对于中华文脉的传承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无锡是本厚重的书,每条街巷、每座建筑、每个地方都写满了历史,蕴含着文化。《文脉春秋》帮我们打开了这本书,也期待大家亲自踏上这片土地,来细细品读无锡这本书。(张月、韩玲)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