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在百廿校园里做有“根”的教育 ——专访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校长俞晓云

2025

01/08

10:30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竢实学堂最早创,三分桃李满园香……”无锡市连元街小学的校歌会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响起,伴随全校学生稚嫩的嗓音,响彻校园。从1898年的竢实学堂到如今的连元街小学,来自连元街28号的教育之声始终响亮,学校百廿载的办学史也是中国现代小学教育的微观史。“养根竢实,乐育英才。从历史中走来的连元街小学正奔向未来。”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校长俞晓云说。

  打好根基,才有累累硕果

  “养根竢实”,是连元街小学坚持了120多年的办学理念。“埃实”二字出自韩愈的《答李翊书》:“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滋养根基,等待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竢实’二字不仅是做学问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教育。”在俞晓云看来,孩子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而小学处在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要做的就是滋养小树根基的事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呵护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根基打好了,才有将来的累累硕果。”

  在连元街小学的校门口屹立着学校创始人杨模先生的铜像,学生进入校园时会踏上门口的敬礼石,道一声“老师好,同学好”。“我们应当不忘来时路,更要走好脚下路。”俞晓云说,“养根竢实”的学校文化滋养着一批批老师,也滋养着代代学子。在新生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老师就会向他们讲述“竢实”的故事,认识学校的创办者杨模先生,触摸记录学校历史的界碑,看看学校走过的120多年的办学历程。在六年的教育浸润下,“竢实”文化深深刻在学生心间。

  让高质量课程成为成长营养

  养根,需要营养。对学生来说,高质量课程就是最关键的营养。

  连元街小学基于学校文化精心建构“稚学课程”。“‘稚学课程’尊重儿童学习的规律,尊重生命成长的节律,它由‘养根课程’‘竢实课程’和‘扬华课程’组成,分别对应国家课程、学校跨学科特色课程和校、家、社资源互通,发展儿童个性的课程。我们努力用这样的课程体系,为孩子搭建起‘立德志、成大器’的基石。”俞晓云介绍。

  无趣味不稚学、无伙伴不稚学、无生活不稚学、无体验不稚学、无创造不稚学,“稚学课堂”的五大要义是连元街小学对教育教学的自我要求,学校希望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富有挑战的学习活动中,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提升学科素养。坚持了7年的“慧学周”是这一教学理念最生动的展现。

  自连元街小学于2018年举办首届“慧学周”后,这一活动已经成为学生年年翘首以盼的“乐事”。俞晓云表示,在“慧学周”里,学科间的壁垒被打破,学生用一周时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该课改经验还被写入《2023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今年,7.0版本“慧学周”主题是AI赋能的“1+N”行动,人工智能的加入让学生有了全新的体验。

  为学生铺设面向未来的成长之路

  人工智能赋予学习更多可能性。

  “你好呀!今天过得怎么样?”“很好!我还带来了一个新问题!”遇到难题怎么办?除了寻求老师的帮助,连元街小学的学生还能求助他们共同的伙伴“豆包”。今年以来,连元街小学探索在学科教学和跨学科学习中运用AI豆包、英飞·思想家等技术手段,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时代在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我们始终坚持要让学生成为AI的引领者,而不是追赶者。”俞晓云认为,技术手段应更好地为育人服务。面对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学校不能拒绝,更不能被裹挟,如何让技术真正助力孩子的学习过程是接下来学校面临的时代命题。

  在人工智能时代,独立思维、批判性思维更为可贵。“学校刚创办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任执行校长是著名的教育家、数学家、科学家华蘅芳,他给孩子上数学课时,故意计算错误,让孩子质疑、发现。”俞晓云说,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不迷信权威、有独立思想的人都是闪光的存在。因此,面对海量信息,学会甄别和取舍是新时代少年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希望从连元街小学走出去的学子能够从学校百余年发展的历程中汲取成长营养,也能在时代奔涌浪潮中锻炼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杨涵)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