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27
07:44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原标题:市地铁集团聚力攻坚、与时俱进,当好高质量发展国企先行者
实干担当擘画“轨道上的无锡”新图景
奋斗者强,实干者进。
2024年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十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回眸过往一年,时代的浪潮风起云涌,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全市上下笃行一个目标: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笃行奋进中担使命,在奋楫扬帆下启新程。
潮涌绘新景,扬帆风正好。
无锡地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发展、承压奋进、锐意进取、乘势而上,干好轨道交通主营主业,谋划好新征程发展方向,选好长远发展赛道,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多元融合投资经营、新质生产力对接嵌入等各项事业未雨绸缪、大胆开拓、绘就新篇,力争当好轨交实干家、发展行动派。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国企“先行者”,无锡地铁重任在肩、不负众望。
当前,轨道交通滚动开发建设,“五线共建”在建里程123公里,轨交“8+2”线网正在织密,智慧、绿色、创新施工,匠心捧回行业最高奖项,轨交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焕发蓬勃生机;运营风雨兼程走过十周年;从城市能级跃升到每个人的幸福感,无锡地铁TOD开发建设见证着无锡城市更新向上发展的机遇与可能;轨道交通链接新质生产力,无锡地铁提早布局,低空经济、建设运营管理等智能化走在行业前列;文商旅发展态势喜人,投资经营提质增效惠民,多元融合示范项目夯实轨交高质量发展基石。
奋进!
滚动开发建设敢交“高分答卷”
《无锡又一超大地铁站,就在……》《6号线“开进”无锡经开区,这两站开建!》《贯通!5号线最新进展》《“绿色+智慧”,地铁建设文明工地出实景》《4号线二期车站效果图来了》《假期“不打烊”!“轨道上的无锡”建设提速》……在搜索引擎里键入“无锡地铁建设”关键词,“五线共建”的点滴进展、重大节点、文明施工举措瞬间跳满屏幕,地铁建设只争朝夕的画面令人振奋。
S1线的满满赞誉,推动S2线蓝图变现实。6月28日,备受锡宜两地市民关注的市域轨交S2线正式拉开土建施工序幕,至此,在建设者的只争朝夕中,“两进两出”穿湖铺轨、环太湖水域设9座车站、全线61.48公里的锡宜S2线将逐站迈入土建施工,我市第二条市域轨道交通线将逐步揭开面纱。
眼下,无锡地铁迈入“五线共建”关键时刻。4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S2线等开工、盾构、封顶、贯通,加上正在冲刺封顶的无锡医疗健康产业园,在建项目大干快上、只争朝夕,每天都有进展、月月展现新模样,不断呈现“建成一条、通车一条、加密一条”滚动开发新局面,向城市交出“高分答卷”。
追求卓越,匠心赢得高光。10月22日,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无锡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荣获第二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这是本届颁奖大会上,省内唯一获奖的轨道交通项目。无锡地铁以轨道交通工程类项目捧回城建类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鲁班奖、詹天佑奖“三大奖”,为无锡城市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运营142公里,在建120公里,可以预见,未来,无锡轨道交通将突破260公里,“8+2”线网规划正从蓝图变现实,以轨交之力实现无锡“一体两翼”新发展,“轨道上的长三角”指日可待。
筑梦!
运营十年打造城市“幸福地铁”
2024年对无锡地铁而言,注定不平凡。这一年,无锡地铁开通运营十周年,120个月的斗转星移与岁月变迁,3600多次日出日落与无悔付出。这十年的每一天,无锡地铁用真心、暖心、热心、细心、诚心护航市民出行,更是见证无锡地铁高质量发展的光辉岁月。
S1线是国内首条市域线与地铁实现不同时速、不同制式,全线路、全时段、无换乘贯通运营的线路。日均客运量4.3万人次,单日最高客运量35.06万人次,锡澄两地市民因一条地铁线实现高频互通、亲密往来,为锡澄一体注入澎湃动能。
冬暖夏凉、畅心畅行、网红地铁……无锡地铁在运营4条线,80个站点用一流的服务赢得“金口碑”。十年间,无锡地铁运营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在质量和技术领域均实现了多项新突破,首次斩获了无锡市市长质量奖提名奖、全国质量创新与质量改进示范级成果、全国QC小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向新!
轨交高质量发展链接新质生产力
绿智融合、创新发展。
遥想2018年地铁3号线建设时,中国首个城市轨道交通顶管法联络通道在无锡高浪路东站至新锡路站区间顺利贯通,为中国轨道交通联络通道的建设揭开了崭新一页。此外,全国首座智能建造装配整体式地下车站——无锡地铁S1线南门站的建成投用,让智能建造、装配式施工成为地铁建设的创新“底色”。
向“新”而行,走出“绿智融合创新发展”新路径。眼下,无锡地铁已在地铁5号线新阳路站、新芳路站开展装配整体式创新技术2.0实践,拓展实现更多“地下空间”结构装配式场景运用落地,让智造、绿色、创新理念在轨交建设中全面深入,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地铁建设。
一个是地面的轨道交通,一个是立体的低空领域,两者如何“心心相吸”、美美与共?
利用无人机自动识别地铁保护区范围内的作业活动,并进行预警提示;城市地铁发生故障,低空飞行器迅速到达现场,提供实时图像和数据支持,提升应急处理速度;“无人机+人工”开展地铁线路巡查,推动地铁运营向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方向发展……
聚焦低空领域,链接新质生产力,无锡地铁大胆布局、阔步前进。
今年10月26日,太湖湾无锡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召开,无锡地铁现场参观、洽谈、签约,探索低空经济在轨道交通产业的应用;11月19日,无锡地铁与中国通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低空+轨道”创新应用新场景,共同推进无锡低空监管服务平台、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实际上,在低空经济领域,无锡地铁目前已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下属教育公司已配备理论课程及飞行实操训练基地。眼下,“枢纽+轨道+低空配送”、低空保障、低空交通服务以及车辆段、停车场再利用等低空场景正在不断开发。在无人机智能巡检产品、服务、测绘等方面迅速发展,在探索低空运行监管平台(尤其是反制平台)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发方面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化落地。
拓展!
文商旅综合经营提增民生“幸福感”
“数字生活节”“纵贯经纬”地铁艺术季、地铁图书馆、地铁文化艺术节,这些以“地铁”之名开展的各类文化艺术生活节庆、展览、沙龙,正是无锡地铁加快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发展的重要布局。
今年“十一”期间,无锡地铁线网客运量达91.05万人次,交通便利的商业价值正不断放大,漫步城铁、锡上MONO等年轻群体的聚集地正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流量,不仅为周边商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消费动力,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
当前,无锡地铁全线商业项目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围绕“红色商圈”党建特色品牌,无锡地铁持续营造商家争先创优的商业氛围,为消费者创造有温度的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市民、商户幸福感。
“小食堂”解决“大民生”,惠华新村便民食堂开业了;首单订购5000公斤大米,国企“牵手”乡村,在消费援村、项目助困、科技赋能、人才输送、就业互助、医疗互需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巡游出租车为城市快捷出行打通“绿色通道”,一手抓经营,一手抓民生,无锡地铁下属科技公司践行国企担当,干好主业,拓展民生。
融合!
多元融合夯实轨交高质量发展基石
前不久,无锡城轨交通多元融合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第三批课题阶段成果顺利通过评审,“将锚定‘引流、增收、降本’目标,全力以赴完成示范项目52项课题任务。”无锡地铁相关负责人说。9月25日,《无锡地铁融合城轨发展行动方案》顺利通过评审并正式发布。6月中旬,在宁召开的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上,无锡地铁凭借多元融合多项创新技术成果,成功“出圈”。
多元融合发展是无锡地铁自2023年起就定下的可持续发展“小目标”。“交通成网、区域融合、绿色低碳、产业共生、站城一体、文旅深融、新质生产力……”多元融合示范项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无锡地铁坚持以新技术、新成果、新项目回答“多元融合”之问。
聚焦建设任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绿智融合技术、产业经营等关键业务领域,无锡地铁作为中等线网规模城市的典型代表,历时两年,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融合城轨创建成果,推动地铁传统资源经营转型,积极孵化数字科技、智能交通、绿色建设等新兴产业,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率先探索路径。
幸福!
轨交建设提升城市温度
城市线网规划到哪里,这里势必腾起发展大势;地铁新站建设到哪里,那里必将风貌焕新;轨交线延伸到哪里,一座立体的“天空之城”即将冉冉升起……近年来,无锡地铁滚动开发建设,线网规模不断扩容,由此带来的便捷交通出行、城市风貌焕新、居住环境改善和商业立体发展,带给市民满满获得感,更为城市能级提升注入澎湃动能。
城市更新有了地铁加持,魅力值翻倍。细心的市民有共同感受:地铁修来了,站点周边的环境立刻刷新,带动区域能级提升,资源流量竞相奔赴,市民纷纷盼望地铁来到“家门口”。无锡地铁建设也正以只争朝夕之势加速推进,力争将线网覆盖到城市每个角落。
“这种移动声屏障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影响。”“原来地铁隧道是这样建造出来的。”去年以来,无锡地铁“工地开放日”邀请地铁线周边市民代表、小学生等走进地铁工地,真切感受城市大工程如何一步步规划建造,令市民感受到城市未来可期,收获满满获得感。
高考日、重阳节、台风天、暴雨时……城市的每个关键时刻,都能看见“锡铁行”的影子,地铁在建工地遍布城市,这些建设者们穿上红马甲,化身志愿者,伸一把手、尽一份力,帮助市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温度更暖心。
轨交建设正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不断为无锡高质量发展赋能,未来可期。(孙倩茹)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