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观山路 > 本网·论 > 正文

“活化利用”要贴合在地气质

2024

12/13

07:2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最近,无锡不少老片区、老建筑经过更新改造后焕发了新“面貌”。作为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淘沙巷片区更新改造工程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焕新归来。作为无锡市“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之一的顾宪成纪念馆也于上月底正式开馆,让市民游客眼前一亮。通过老片区、老建筑的更新改造带动文旅业态蓬勃发展,“活用”是个很好的落脚点,“活化利用”贴合在地气质,才能把文化特色与历史记忆融入城市发展中。

  近年来,无锡扎实推进各项老建筑、老片区更新项目,越来越多的地方“旧貌换新颜”,一些老建筑也发挥了新作用。比如,位于江阴的曹颖甫故居经修缮后,变成了江阴市中医史陈列馆。为利用好文物建筑,陈列馆贴合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设立了中医便民服务点,邀请中医专家,江阴市民只需带好市民卡前往即能获得医疗服务。

  蓉运壹号文创园在盘活闲置载体、引入全新业态的同时,保留了厂区中烟囱、红砖墙等原有特色,留存了近代民族工业厂区的历史记忆,成为一个文化创意新地标。然而,也有一些更新项目在彰显城市特色与底蕴上“功课”做得不足,一些文旅街区存在产品雷同、特色不足、定位偏差等短板,投入运行后出现了人气不足、店铺同质化等情况,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老片区、老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必须平衡好地标建设、商业开发与片区、建筑历史文化的关系,这不仅是为留存城市记忆助力,也避免城市更新陷入“千城一面”的窘境。北京首钢园尊重原有环境肌理和历史印记,提供了一个老片区改造利用的样本。该园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片区发展。外观上,转运站等建筑物外墙保留原始风貌,“新旧织补”完美融合;空间使用上,工业遗存与奥运结缘,西十筒仓由工业建筑向冬奥组委会办公区成功转型,首钢园还打造特色建筑与景观小品,形成“山—水—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实践证明,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标识的空间场景,要引进体现在地特色与文化底蕴的相关产业,将历史文化符号与现代时尚元素巧妙结合。

  (周邾语嫣)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