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江苏无锡:非遗焕新出圈,“非”入“寻常百姓家”

2024

12/07

09:40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在无锡,如今的非遗有了更多种“打开方式”:惠山泥人有了联名主题的中餐店,无锡精微绣在视频平台点赞破万,纸马技艺融入最流行的盖章活动中,锡剧小剧场掀起年轻人“打卡潮”……非遗已远离昔日“高冷”的形象,带着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飞入“寻常百姓家”。

  非遗用“年轻心”吸引年轻人​

  “现在的小朋友点名要‘奥特曼’‘小猪佩奇’,这些都是以前没有的,我们也得琢磨着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惠山古镇的非遗集市上,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面人、吹糖人的传承人张柏林的档口围满了人,相比之前对待新事物的局促,如今他画起孩子们的这些“心头好”来已是驾轻就熟。他也主动拥抱热点元素,在传统图样之外,尝试着开发更多的新鲜样式。“引入年轻人喜爱的动画形象,不仅能激发起他们对这项非遗艺术的兴趣。也为非遗传播带来了更大的流量和关注”,张柏林注意到,特殊的造型让大家乐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关于糖画的讨论和分享,其中不乏赞叹和喜爱。

  同样瞄准年轻人的需求,无锡纸马非遗传承人陶晓梦选择将纸马非遗与时下流行的“集章”相结合。最初,她发现女儿一直在集章,为了收集一个图样,可以专门跑到很多景区和博物馆去打卡。“制作印章和纸马雕版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形式让年轻人参与进来”,受此启发,陶晓梦结合无锡特色文化和纸马的图案,制作了一批集章图案,在集市上,她的档口也成为热门,“自从做了集章图案,每次市集我的摊位,都是人流最多的那个。”

  当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惠山泥人搭上盲盒潮玩的热度,当美轮美奂的精微绣开发出贴合当代实用需求的装饰品……一批批极具无锡特色的非遗好物,正在连接现代生活和拥抱时代潮流的过程中绽放出迷人的风采。

  传统技艺在“云”端精彩绽放

  以水为引、以漆作画,一把平平无奇的扇子,瞬间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在惠山古镇寄畅园的门口,漆扇的制作过程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无数游人驻足。同时在惠山古镇的直播间里,数万名网友聊得不亦乐乎,“垂直放下,缓慢摇动,快速提起!”“这个图案太漂亮了!真想从屏幕里抢走。”……如开盲盒一般的体验让围观群众、直播间网友发出阵阵惊叹声。惠山古镇企划营销部经理陆敏表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方式,可以让默默坚守的非遗传承人“被看见”,尤其是当下年轻人更喜欢在线上“沉浸式”体验非遗。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锡的非遗项目几乎都拥有自己的新媒体号,“我一共直播过3次,好多人在里面,还有很多问题。”竹编传承人吴小群告诉记者,第一次直播是应同行邀请,属于技艺交流,没想到真的有很多网友来看自己编东西,甚至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市民到自己的线下门店购买了竹编,“这样我才知道,原来直播是可以吸引人流,以及带动销售的。”无锡留青竹刻非遗传承人乔瑜很早就开始探索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网店、直播、抖音、bilibili都进行了尝试。

  “我们的非遗需要多样化的宣传和发展,线下的集市是一种形式,网络上的推广也必不可少”,年过六旬的无锡精微绣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将目光投向了抖音。开号两个多月,已经积累了2000多个粉丝,每条视频都有上百个点赞,最多一条点赞超过了3000人。除了介绍精微绣的技艺与展示成品,赵红育的团队颇了解新媒体运营的思路,发布的视频紧跟时下热点,设置了“谁说中国没有奢侈品?”“手工艺人会被AI取代吗?”“东方美才是风格顶流”等一系列话题,引起网友的热情互动。

  非遗传承“活下来”更“火出圈”

  在非遗传播的过程中,如何让非遗不仅能“活下来”,还能“火出圈”,是如今的非遗传承人、创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抖音号开出来之后,赵红育惠山脚下的工作室更热闹了,有人专门从外地赶来无锡,一睹这项非遗的真容。从新媒体平台上,赵红育也收获了很多建议。有粉丝留言称:“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动漫,赵老师可以跟动漫结合起来创作。”赵红育对网友的意见十分重视,回复称:“无锡精微绣一切皆有可能,我们需要不停地吸收新内容。”

  积极尝试最新的传播方式是为了更好推广非遗,但乔瑜感慨,开通平台容易,在运营上却多少有点力不从心。“早早开了网店想大干一场,但我们没有专业团队来维护这些平台,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为了走出当前的困境,乔瑜正在寻求和专业院校的合作,把打造非遗品牌的重任交到年轻人的手上。“一方面,孩子们可以有锻炼业务能力的‘试验田’,另一方面,也能为非遗传承找到新的机遇”,乔瑜告诉记者,她正在与无锡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洽谈,希望组建一支学生运营团队。这支团队,她想交到00后女儿乔筠然的手中,希望更年轻的她能为这项传统非遗开辟新的路径。

  “非遗是活态的,每一个非遗都根植于日常生活和文化方式中,非遗的传承,是不断顺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结果”,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表示,非遗要想活下去,自然也要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因素以及贴合时尚创新,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本网综合)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