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人物春秋 > 正文

“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新解

2024

11/29

09:10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公元670年(唐咸亨元年),25岁的诗人杜审言登进士第,任汾州隰城县尉开启仕途。公元675年春,杜审言改任蜀川县尉。作为诗坛新锐,杜审言诗名早著、青年入仕,又得初唐四杰之首推崇,风生水起、诸事可期,这也助长了跟随他一辈子的狂傲不羁之气。

  公元689年(唐永昌元年)前后,杜审言在江南东道毗陵郡(今江苏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江阴县任职。时值早春,他与同僚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宦游江南并和诗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得饱含忧郁、别有情致。在此期间,杜审言闲时遍览江南名胜,多有所获。

  杜审言是西晋名将杜预的第十一世孙,对中原望族琅琊王氏相当熟稔,对王氏后人“书圣”王羲之更是倾慕已久。王羲之幼时临池学书就池洗砚,每日不辍池水尽墨,又因其曾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后人称墨池为“王右军洗砚池”。今绍兴兰亭、庐山归宗寺等地都留有洗砚池名胜。据史料记载,公元303年,西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夏侯夫人在无锡洛社王氏庄园诞下王羲之,“书圣”的童年时期主要在洛社活动,第一个“王右军洗砚池”也正在此。2013年《书法报》刊发的《王羲之出生在洛社》一文就专门考证了此事。我们已无从想象,杜审言在洛社发现真正的“王右军洗砚池”是什么景象,或曾手舞足蹈,或曾邀友同游,或曾作诗纪念,但终未能留世。在此期间,杜审言曾放言“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世人皆笑其狂傲,唯独知情者猜测,其意既有试与王羲之比高之傲,更指洛社与江阴南北相邻,自己书堂正好位于王羲之洗砚池北面。其孙杜甫幼时经常以“杜审言之孙”自称,虽然也擅书法,后世称“字甚怪伟”,但爷孙两人书法造诣毕竟未能与书圣分庭抗礼。

  数年间,杜审言忙于作诗著文,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又与沈佺期、宋之问等人成功改造了宫体诗。唐诗题材由宫廷淫靡之音改为描写都市繁华与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风格也由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杜甫就曾自豪地说“吾祖诗冠古”,可见对其影响之巨。若干年后,杜甫一首《登高》孤篇横绝、为古今七律第一,“三吏”“三别”悲天悯人,终于在诗中称圣,也算告慰先祖。公元731年(唐开元十九年),19岁的杜甫沿袭盛唐诗人纵游名山大川之风,启程游学。他经水路抵达梦寐以求的江宁(今江苏南京),辗转来到春秋时期的吴国都城姑苏,西行至梅里拜谒吴泰伯墓,追随先祖足迹赴洛社探寻“王右军洗砚池”。他所作《得房公池鹅》,大抵受杜审言影响。

  如今,经历千年风霜,“王右军洗砚池”依然无言地坐落在无锡市惠山区洛社初中校园内,位列“洛社八景”之一。1986年,洗砚池进行第一次大整修,建有王羲之坐像一尊,由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考证,亲笔题写“王右军洗砚池”于此。2000年,洛社初中校庆,对洗砚池进行第二次大整修,查考了已经湮没的观鹅亭遗迹,移地仿建于洗砚池南侧,又精心设计营造了相应的文化园林。2003年,“王右军洗砚池”被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立碑,以作永久纪念。

  文章憎命达,杜审言没来得及为“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辩解,即于公元698年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任上得罪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被两人合谋构陷入狱。其子杜并刺杀周季重,“伏尸二人、血溅五步”,惊动武后。武则天出于爱才之心,授杜审言为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杜审言虽复了官身,但狂傲不改、仕途失意,终其一生在县丞、县尉等基层官吏位置上徘徊。公元708年(唐景龙二年)冬,杜审言病逝。(浦原丰)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