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老人一次取款42万元用于装修?银行经理多问一句,保住96万元养老钱

2024

11/19

06:5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42万元的定期存单还没有到期,老人就要全部取出来。城区某银行值班服务经理凌女士在接待过程中,询问老人取款用途。没想到这一问成功帮老人保住了96万元的养老钱。

  11月18日上午,梁溪区见义勇为基金会会同梁溪公安分局上门为凌女士颁发了“天网”“心盾”行动见义勇为专项奖励。

  老人欲大额取款 银行经理发觉异常立即上报

  凌女士今年53岁,是城区一家银行网点的服务经理。11月5日上午11点30分许,她在大厅内值班时,1位阿姨前来办理业务。凌女士上前询问了解到,这名阿姨姓叶(化姓),在该银行有9张定期存单,共有42万元,现在要把钱全部取出来。

  凌女士发现,这9张存单还有2年才到期,便询问老人取款用途。

  “我装修房子要用钱。”叶阿姨说着就往柜台走。

  “可以到用的时候分几笔取钱,不用一次取这么多。”凌女士担心老人被骗,赶紧劝她。老人有点不耐烦,坚称自己不会被骗,当天就要取款。

  “南禅寺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经常来对我们做反诈培训,在派出所的指导下,我行建立了从大厅到柜台的立体反诈机制。此前,也有过警银联动,成功劝阻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凌女士说,她见老人急着取款,情绪激动,更加怀疑对方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她一边以准备钱款为由,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向支行值班领导汇报。值班领导认为,叶阿姨的情况可能有涉诈风险,立即将该情况反馈给南禅寺派出所。

  民警及时“唤醒” 帮老人识破骗局

  很快,民警赶至银行网点。此时,叶阿姨却认为出警民警是假警察,拒绝说明取款用途。为防止叶阿姨被骗,民警将她带至南禅寺派出所进行反诈宣传,同时,电话通知她的女儿前来。在派出所,经民警和女儿耐心劝说,叶阿姨道出了令她心惊胆战多日的心事。

  叶阿姨今年70岁,家住城区某小区。11月初的一天,她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南京电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称叶阿姨名下的账户异常,可能涉及刑事案件。起初,叶阿姨不信,对方便帮她转接“南京刑侦大队”核实。

  电话被转接后,一名男子接通了电话,他自称是南京刑侦大队的“陈××警官,工号×××”,并随口报出了叶阿姨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对方通知叶阿姨,她现在涉及一桩重大经济案件,牵涉面很广,要对她立案调查。叶阿姨一听,顿时吓坏了。当对方询问她名下的银行卡以及卡内资金情况时,她如实回答。

  “你先把银行卡里的钱全部取出来,等我们派人上门去监管资金。”“陈警官”提醒叶阿姨,此事重大,一定要保密,如果被子女知道了,“会坏了子女的前程”。

  叶阿姨听罢,赶紧照做。接下来的几天,她跑了多家银行网点分批取款,被凌女士发现异常时,她已取款54万元放在家中,等待“陈警官”派人来核查。

  “南京电信管理局、南京刑侦大队,都是不存在的单位,民警更没有‘工号’这一说法。”民警向叶阿姨说明情况,见她半信半疑,现场帮她核实到南京市公安局并没有叫“陈××”的警官。同时,民警结合相关案例提醒叶阿姨,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的骗局,犯罪嫌疑人线上实施诈骗、线下上门取赃款,“所谓上门‘验资’,实际上就是上门把你的钱全部骗走。”

  此时,叶阿姨方醒悟过来:“幸亏你们及时拦住了我,不然,我的养老钱真要被他们骗光了。”事后,叶阿姨和家人专程上门送上锦旗向民警和凌女士致谢。

  “就算被投诉,也不能让老人被骗”

  11月18日上午,梁溪区见义勇为基金会会同梁溪公安分局上门为凌女士颁发了“天网”“心盾”行动见义勇为专项奖励。这是凌女士第二次因劝阻诈骗案件而受到奖励——5个多月前,凌女士在接待一对前来取款的老夫妇时,发现他们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第一时间上报,成功帮助这对夫妇保住了90多万元的养老钱。

  “对于每一位来办理取款、汇款业务的客户,我们都会主动询问钱款用途。”凌女士说,“有时候问得多了,客户会觉得我啰嗦,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会放松警惕,哪怕是被客户投诉,也不能让他们被骗子骗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责任意识的背后是警银合作的持续深化、警银联动机制的常态化建立。南禅寺派出所所长袁愔表示,近年来,南禅寺派出所持续深入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提醒,提高社区群众的反诈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时,针对银行、金银珠宝等经营单位开展常态化反诈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电诈案件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指导相关单位建立反诈预防机制,一旦发现涉诈风险,第一时间启动警银联动机制,切实守牢老百姓的“钱袋子”。

  (刘娟)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