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1/15
09:19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秋高气爽的周末,年逾七旬的老友自沪上来锡,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宝贝孙子。老友告诉我,他孙子今年考上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对文物很感兴趣,听闻无锡乡间有座明代的宛山石塔,因此非要跟着来探个究竟。于是,我便把这“观塔”作为头等大事,翌日一早,就驾车陪同爷孙俩前往观摩。
宛山石塔坐落在锡山区羊尖镇的宛山之巅。五六十年前,我上小学和中学时,曾好几次春游到宛山看这座石塔,甚至还用小手抚摸过塔身。宛山海拔虽仅有279米,但它是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突兀而起的,因此就显得巍峨壮观了。车从锡沪路进入羊尖地界,便可遥望到屹立在山顶的古塔。
车停山脚下,我们三人沿着狭窄的小径上山,没多久就爬到了山顶,来到用铁栅栏围着的石塔前。这是一座六角形实心塔,由不规则的青石块砌成,缝隙用石灰糯米汁拌砂浆灌浇,短脊翘角、不辟门窗,因此看上去非常坚固。塔高七层,每层有石凿的腰檐,第三层和第五层的西南面、第五层的南面壁上凿有佛像。塔身上还有其他精美的雕刻,虽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仍可想见当年建造时的精致华丽。
参观过程中,老友的孙子边观看边用手机拍照,还用仪器测量了石塔的高度和底边长度等,忙得额头冒汗。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下了山,他又问起我此塔的正式名称和当初建造的缘由。我难以说得周详,遂来到山麓云庆寺,请寺中一位热诚的中年僧人做介绍。
这位僧人告诉我们,宛山石塔俗称“报亲塔”,传说由明代嘉靖年间宛山附近廊下村村民顾大栋所建。顾大栋的父亲顾舆清在京城做官,家里积蓄了不少钱财。顾大栋是独生子,备受宠溺,生活挥霍无度,当顾舆清即将告老还乡时,家财已去大半。顾大栋召集门客商议如何应对,最后想出在宛山顶上建一座石塔,取名为“报亲塔”。顾舆清返乡后追查家产去处时,顾大栋便以“建塔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搪塞。从此,这座古塔就像一位时光见证者默立于山巅,陪伴当地一代代人走过了春夏秋冬。上世纪60年代,曾有人提出拆除宛山石塔,把石块用来建造猪圈或铺路,遭到不少上了年纪的乡亲反对:“古人花费巨大的精力和物力,建造了这么精美的石塔,拆了太可惜!况且古塔还是一种文化象征,绝不能随意毁掉。”古塔因此被保留至今。历史上,在清代康熙、乾隆、道光三朝年间,该塔多次遭到雷击,毁坏严重,塔身仅存5层。2000年,当地政府筹资大修,使其基本恢复原貌。该塔是江苏境内仅存的明代实心石塔,2011年12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听罢僧人的介绍,我们再次沿着山径来到塔前,伫立凝望这座古塔,思绪翩跹。宛山石塔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无不展现了古代吴地工匠的高超技艺,特别是塔身简朴的外观和精细的雕刻,已使其成为无锡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自从它被修葺一新,连同其周边的宛山湖和云庆寺等景点,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也使当地成为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不少游人透过石塔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还借由它记录下自己的乡愁与感悟。
返回途中,老友的孙子兴致勃勃地说,看到并了解这座石塔后,他对无锡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了新的认识,一定要介绍其他同学一道来造访此塔、游览锡城。(吴仁山)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