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教育 > 正文

专家学者在锡共探拔尖创新人才选育路径

2024

11/06

11:14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10月28日至29日,新时代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无锡研讨会在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路径。

  公平与多元:挖掘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大中衔接贯通尤为重要。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指出,目前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体系有待改善、科技界参与力度不足、师资基础薄弱等问题,期待教育人士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打造科学教育大格局,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贯通培养的有效模式。

  培养人才的前提是发现人才。活动研讨中,有人道出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的难点:小学就跳级的孩子较好辨认,但从中学开始跳级的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很难辨认。对此有专业人士建议,学校培养学科竞赛人才时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采取合理的分流机制让孩子既可以根据兴趣特长选科,也可以让学生掌握自由进退的选择权。

  现场还分享了现行的多元招生方式,鼓励学生及家长根据自身实际,尝试丰富多样的升学考核方式,为发掘不同才能的优秀人才打开绿色通道。

  静待与求变:激活人才培育的“源动力”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专家学者们结合不同学科的实践和经验,向与会者分享了可操作的举措。

  中国计算机学会助理秘书长窦路婷以计算机教育为切口,呼吁家庭和学校重视提升孩子的编程技能和信息素养。她引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尹宝林的话来阐释青少年学习计算思维的意义:“青少年学习计算思维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全新的、适用于未来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计算环境的思维方式,以便具备完整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她提醒学校避免超前开展专业化教育,也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拔尖创新人才”的标签,而是要引导他们练好“内功”,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静待其自然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博士则以北京市的教育实践为例,分享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问题与方法。他指出,新时代的人工智能背景带来了职业格局的变化,要坚持人文情怀、变革心态和创新方法这三个核心要素,才能培育更多科技创新人才。

  统筹与交流:构建人才成长的“培养皿”

  高中应当如何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形成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陈琳认为,高中学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高中阶段在人才培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高中与高校的衔接,多请高校教授走进高中校园作报告,多请高中学生走进大学学习科研成果,多请大学生与高中生在第二课堂进行互动交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建设。

  现场,不少专家都提到了统筹教育资源、强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一位专业人士立足省内生物竞赛培训经验提出,目前省内各市、区依旧存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源不足的问题,建议由地区牵头,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统一聘请高校专家培育师资力量,实现高中学校间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内部良性竞争。

  我市自去年以来以“顶层设计+基层创新”为总体思路,通过成立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01班”,进一步完善“市校协同、校校合作”的5科竞赛集约化培育模式,深入推进工程教育等,实施多个方面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无锡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展之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莫剑中介绍,机电高职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深化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在技能大赛中争金夺银,逐步形成具有机电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校党委书记蔡军表示,本次研讨会为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注入了活力与动力。学校将持续探索与实践,发现和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智慧。(高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