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1/04
06:5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刘小兵
去年以来,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夜校受到职场年轻人和社区居民的欢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夜校更是火出圈,一些课程的名额“秒光”,“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一些都市人的潮流生活方式。“夜校风”也吹到了无锡,各类夜校陆续开办。如团委系统的青年夜校安排的课程有锡剧、美妆、足球、短视频制作等,涉及文娱爱好、体育养生、办公技能等诸多领域,班额为数人至数十人不等。还有教育、文广旅条线单位及街道、社区开设的“夜课堂”,除了趣味课程,重点开办了育婴、急救、面点制作、电商直播等实用技能培训班。
因夜校业态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工作合力尚未形成,市及市以下各层级缺少牵头协调的组织体系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格局,做不到场地、师资、课程等资源有效利用和适配,青年想报名学习找不到一个总入口;可持续性不强,目前夜校的发展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缺少市场化运作机制,自我造血能力不强,受众面狭窄、参与度有待提高;管理提升工作开展不够,关于夜校怎么办、怎么长久办的谋划和实践还有待加强,需要牵头部门在市场准入、课程开发、收费标准、教学评价、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筹划。
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可在参照上海、广州等先行地区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深入谋划、系统实施,切实提升我市夜校的办学成效,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
■针对“谁来办”,明确牵头部门
重点聚焦青年、职工两类群体,由团委或工会牵头,教育、文广旅、人社等部门参与,深入摸排夜校学员需求特点,有效统筹和共享课程、师资、场地三种资源。注重顶层设计,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招募公益讲师等方式实施项目化运作,由第三方机构负责报名组织、课程设置、师资招募、场地选择等,并主动链接职业院校、行业协会、艺术团体、公益组织、乡土人才等社会资源,鼓励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同时,要合理界定、公平对待公益性夜校与有偿性社会培训的运行行为。可优化财政奖补方式,通过发放培训补贴、购买课程、分担水电费用等方式,对社会培训机构、夜校一视同仁,以实际培训成效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切实支持青年及职工更新知识、提升技能。
■针对“怎么办”,优化办学体系
夜校从“网红”走向“长红”,需要有体系化、规范化的办学管理机制。
监管部门既不能缺位,也不能出于部门本位主义把夜校管死。牵头单位可运用信息化手段,在本地门户网络平台上开发、植入夜校小程序,汇总全市各层级、各条线的开班信息,提供各夜校课堂电子地图、教学评价等功能。依托联席会议机制,各相关监管部门针对办学要求出台负面清单,通过不定期开展备案审查或抽查,规范办学主体行为。要创新监管手段,比如针对收费、充值行为,可统一引入第三方资金安全监管手段;针对可能涉及的人身安全问题,可在自愿的前提下推荐签订免责协议,或推荐购买相关保险。
同时,引导加强行业自律,支持成立夜校联盟等行业组织,发挥其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作用,促进成员间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办学质量。青年到夜校学习除了想提升技能,还想扩大朋友圈,应支持夜校学员加强交流互动,可依托夜校开设的课程孵化各类社群,让学员自发组织因爱好、需求衍生出来的徒步、比赛、交友联谊等活动,助力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激发和提升社会活力。
■针对“办得好”,提供资源保障
夜校要想办得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配置良好的办学资源。
要加强工作研究,把夜校这一非营利、非学历提升、非职业资格认证的终身教育新形态,与学习型城市、全龄友好型城市、新时代工商名城建设相结合,厘清公益性与经营性培训、夜校课堂与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边界,并以此界定和规范相关方面的角色、行为,探索发展具有无锡特色的“职业技能+品质生活+通识教育”终身教育模式。
要整合阵地资源,人才是城市的宝贵资源,既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办好青年夜校能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应支持第三方运营机构把夜校开进科创载体、产业园区、商务楼宇、人才公寓等青年群体集聚的区域,除了用好现有的青年之家、邻里中心等阵地,还可与有意愿、有条件的咖啡店、健身房、书店及规模企业等合作开办夜校课程,进一步共享和利用场地、设施,这些举措也有助于丰富办学形式、提升办学效果。
要打造夜校品牌,鼓励条块结合,条线部门与区、街道、社区要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夜校百花齐放、竞相发展之势,牵头部门定期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评选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夜校典型和优秀项目,选树一批为无锡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代言的夜校样板和窗口。
■针对“为谁办”,主动适应需求
夜校只有把脉、对接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才能真正受欢迎、持久办下去。
面向职工开展技能培训。产业的发展和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对职工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夜校可与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联手开展技能培训。比如,滨湖区总工会职工夜校近期推出技能培训活动,夜校与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开设了咖啡师、工业大数据应用师、电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5类课程,有超过200名企业职工报名参加培训,这些实用、接地气的课程满足了职工的技能提升需求,夜校也成为他们增技增收的“充电站”。此外,现在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提升技能,夜校也可与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携手开展家庭收纳、面点制作、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
开展送课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可以推广惠山区“鲲鹏夜校·惠工课堂”经验做法,开展送课进企业活动,面向企业职工开设整理收纳、烹饪等课程,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活动,促进员工素质提升。还可以与医院、体育健身协会等联手开展送课进社区活动,开设中医养生、太极拳、瑜伽等课程,向居民宣传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不断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
推动实现夜校教育数字化。围绕精细化、个性化与标准化要求,开发视频制作、直播销售等云课堂,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灵活开课,与线下课程相呼应,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受众面,高质量构建线上终身学习空间。
(作者单位:无锡市工商联)
Copyright(C) 1998-2025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