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28
07:44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 孙维国
助力解决老年人的就医难题,一个被称为“临时家属”的陪诊员职业悄然兴起。近日,“苏护启航”健康照护师(陪诊员)培训班在无锡市工人文化宫开班,这是我市首次对这一新兴职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两批课程吸引了500多人报名。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就医不便的问题愈加突出。不少老年人由于子女无法随时陪伴或对医院的数字化设备不熟悉,导致就医过程存在诸多不便。在这种背景下,陪诊员等新职业的诞生,正是社会需求的自然产物。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就医不便的问题,还为一部分人群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这种因需求而生的就业形态正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反映出当前社会对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增加,也折射出劳动者对灵活就业方式的认可。因此,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应积极引导、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使之逐步规范化、专业化,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不同于传统行业中相对固定的工种和工作方式,新就业形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能为更多不同教育和职业背景的人群提供就业岗位。例如,陪诊员职业技能培训吸引了医护人员、卫校学生以及家政从业人员等多种群体报名参加,医护人员和学生更侧重全面提升健康照护技能,家政从业人员想为转岗再就业寻找新出路。
要想使新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培训和技能提升至关重要。许多新职业看似门槛较低,但要真正胜任并做到专业,需要一定技能和较多知识储备。以陪诊员为例,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还必须掌握必要的医疗知识、急救技能。因此,系统的职业培训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行的“第一课”。
发展新就业形态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方式,提高全社会的就业率和劳动者收入水平。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在政策供给上大胆创新,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新就业形态的培育和发展。通过税收减免、培训费补贴等措施,支持新业态企业平台和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培训,推动相关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此外,还可以设立“就业创新奖”,鼓励那些在新就业形态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创新成果。
要通过政策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由于用工模式较为复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遭遇职业伤害时往往遇到保障不足的问题,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此外,劳动关系认定不易、工伤认定难、劳动纠纷调查取证难、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等权益保障难题逐步凸显,对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补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安全防护短板。
随着更多新职业的出现,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将更为常见,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也将不断涌现,从而为促进就业注入更多增量。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应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培育发展新就业形态,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改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为促进就业做“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生活需求。
(作者系公司职员)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