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如何打好“太湖牌”,让锡式山水游更精彩?

2024

10/22

05:1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太湖的秀丽风光,曾让一众文人墨客魂牵梦绕,湖畔石碑上的那句“无锡充满温情和水”,又让多少中外游客心生向往。眼下的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不断向好,为我市旅游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如何巧用“太湖牌”,开发多元水上项目,做活“山水文章”,唱响新时代“太湖美”?无锡可做的还有很多。

  串珠成链

  开辟环太湖新航线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依托无锡水上游船开设的“太湖一日游”特色项目一度兴盛,吸引近百万境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游轮从火车站附近出发,环游古运河,穿行太湖,途经蠡园、鼋头渚、三山公园等风景点。“水危机”的发生对无锡旅游业打击不小,游船也被迫大批量停航。历经十多年的常抓长治,太湖又一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如今,鼋头渚、三国水浒城、蠡园、拈花湾等沿湖景区再次开设了游船项目,游客可坐船在景点之间穿梭往返。

  但有游客反映:“某景区几十人一艘的游船,游客全程都只能坐在船舱里,没有拍照、体验的环节,在湖心转了一圈就回去了。”对此,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认为,目前这些游船只承担了交通工具的功能,不仅航行范围有限,也不能满足亲水旅游的需求。他表示,“太湖一日游”品牌要打响,各景区应该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重新整合资源,统一规划航行路线,将环太湖一带的景点都串联起来,甚至可以延伸到梁溪河“十里画廊”,“一旦‘梗阻’打通了,配套服务跟上了,类似‘中秋游船赏月’等特色项目也将不再是特定节日的专属,而是可以成为一年N刷的日常体验。”

  体旅融合

  新玩法带来新体验

  在无锡,桨板、帆船、皮划艇等曾经小众的水上运动正频频“破圈”,成为市民“新宠”。先后举办的环太湖国际帆船拉力赛、中国家庭帆船赛、长三角龙舟赛、省青少年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等比赛的火热让人们看到,以绿水青山为背景,具有极强观赏性、体验性的“水上漂”能够为一座城市集聚大量人气。

  市体育产业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举办相关赛事既可以展示太湖的自然风光,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带动赛场周边观赛的人流和消费,进一步推动体育和文旅的深度融合,“一般来说,成功的大型赛事都对旅游有拉动效益,无锡要提升现有水上运动基地的规模和体量,培育、落地更高级别、更具影响力的水上赛事,形成‘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效应。”

  今年,位于山水城的无锡太湖山水游艇俱乐部也在经过改造、重新开张后迎来超万人次的月均客流。乘坐游艇横渡太湖,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同时,还能感受涡轮旋转带来的惊险刺激。王洁平指出,有关单位在开发游艇、游船项目的同时,可以考虑引入以新能源为动力的新型船只,用更现代的外观和更舒适、清洁的航行体验,解锁旅游新的“打开方式”;环保监测船也可以作为“水上课堂”,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届时将有多种船型畅游太湖,复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景象。”

  场景焕新

  让太湖游更有品位

  以太湖水产为食材,讲究鲜货鲜做、精工细作的太湖船菜曾经广受热捧,每年在无锡游船上食用船菜的游客可达二三十万人次。伴随船菜的日渐风靡,餐船排污量也直线攀升。2003年,当“生态账”与“经济账”同时摆在面前时,无锡选择“壮士断腕”,全面关停水上船餐业务,规定太湖岸线5公里范围内不得设置水上餐饮经营设施。

  但人们对太湖船菜所代表的水乡风味依然念念不忘,君来湖滨饭店副总经理朱建认为,美食与太湖风光相得益彰,他建议,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沿湖的宾馆、饭店、景区、度假村等可以统一发展湖畔美食,虽然太湖禁捕使得当年的船菜特色无法重现,但是其他经典的本土美食也能让游客领略到正宗的“无锡味道”。

  传统水上文化的焕新不止于美食,也可以将艺术囊括进来。泛舟湖上,如果可以同时品茶香、听评弹、看锡剧,游船就变成了“移动的旅游目的地”,这不光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休闲度假的新场景。

  依托科技赋能,无锡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新场景的开发带来更多可能。今年国庆期间,首次亮相江阴外滩的低空游览项目让游客从空中一览长江的壮阔浩荡,因此,乘着飞机看太湖同样“大有可为”。此外,在蠡湖区域做好“夜经济”的文章也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利用数字技术,在太湖最美的内湖中讲好范蠡西施的故事,既可以丰富旅游业态,也能让无锡的山水游增添更具魅力的人文色彩。”(本报记者 黄梦羽、卢易)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