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铭记时代强音,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2024

10/17

09:12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整整60年前,1964年10月16日西北荒漠上的一声巨响,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随后短短几年内,核弹头、氢弹、人造卫星相继研发成功。这些科技成果,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为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更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生动体现!

  “两弹一星”精神,是对自强不息的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寄语,“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我国核工业发展初期,党中央作出“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的决策,让中国的原子弹研制进入自力更生、自主研制的新阶段。唯有发挥自强不息的“两弹一星”精神,才能让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应有的话语权和尊重。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国付出了一切,燃烧了自己的功臣。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封锁的年代,无数科技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远离故土,不求名利,为了“两弹一星”工程而默默努力。钱学森、王淦昌、钱三强、李富学等科研人员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正是这种爱国奉献的情怀,孕育出了“两弹一星”精神,让无数科研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非凡的成就。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如果总是跟踪模仿,是没有出路的。”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新时代青年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有创新自信。从60年前我国科技人员白手起家研发出第一颗原子弹,到新时代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无论是“蛟龙”入海、航母入列,还是北斗组网、高铁疾驰,抑或是5G商用和国家太空实验室建成等等,无不是由“两弹一星”精神奠定了守正创新的根基。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告慰是奋进。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唯有继续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以自立自强的品质、爱国奉献的情怀、守正创新的理念,勇攀科技高峰,才能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陈翰)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