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太湖潮 > 太湖e评 > 正文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

2024

10/15

09:26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以此呼吁全球各国人民重视粮食安全。

  饥饿,从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202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面致辞时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但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2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五家机构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仍有约7.33亿人面临饥饿,约有23.3亿人面临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8.64多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突出底线思维,从战略高度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几个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穗下面乘凉。”这是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一生致力于提高粮食产量的袁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不仅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中扮演了“压舱石”的角色,还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的推广种植品种,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坚固基石,更是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守护耕地红线,才能守住农业的生命线。一系列耕地保护政策多管齐下,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的目标,有力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持续稳定供给。《粮食安全保障法》《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为耕地保护提供制度依据,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工作取得长足进展。近年来,我国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将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为驱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业科技的创新步伐和广泛应用,我国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向着实现农业生产全面迈向智能化与精细化管理的新阶段接续奋斗。截至2023年末,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攀升至73%以上,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梯队。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应用,“物联网+农业”“人工智能+农业”等生产新形式的积极探索,让无人机灌溉、智能滴灌等生产活动成为现实,进一步深化智慧农业发展。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现代农人或许已经远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劳,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在现代社会依然闪烁着高光。珍惜自然的馈赠,珍重每一颗粮食,端稳中国饭碗,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景嘉怡)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