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9/25
09:52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天气转凉,无锡太平针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比平时更加忙碌。羊绒纱线在电脑横机上来回穿梭,大约50分钟后,一件没有任何缝合口的成衣出现在眼前——通过技术革新,自动化设备替代了大部分的人工劳动,让“天衣无缝”成为现实。这让企业收获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海外知名品牌的订单。
统计数据显示,1950年无锡外贸收购总值仅为2659万元。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扎实推进,上世纪90年代后,无锡对外贸易迅猛发展,1990年、1994年、2003年、2021年进出口总值分别突破1亿、10亿、100亿、1000亿美元大关。外贸出口从简单代工变为品牌出海和技术出海,“无锡制造”成为“无锡智造”。
创新驱动外贸升级
“根本想象不到有一天我们纺织行业也可以如此‘高大上’。”在太平针织的生产车间,偌大的空间人影罕见,只有数台一体成型织机发出“吱吱”声,公司副总经理杨孝清穿梭在过道里,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拿起篮子里一件羊绒针织衫,整件衣服没有任何裁剪和缝合。杨孝清介绍,利用企业的核心技术——针织全成型,3D编程人员根据针数、衣服板式在电脑上设置好参数,机器将纱线直接编织成产品,减少面料织造、染整、缝制等加工流程,22台设备只需要1名操作人员和1名维护人员。
“以前员工数量是现在的两倍,但年产值还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杨孝清说,企业与江南大学针织中心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全成型纤维制品,实现一件运动服、一件羊绒衫都蕴藏着科技含量,“现在的纺织行业处于一种更高维度的竞争,好的面料、高端技术是稀缺资源,哪怕价格高,客户也愿意买单。”
75年来,无锡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以丝绸等初级产品为主,到逐步形成多品种、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格局。2023年,无锡完成外贸进出口7065亿元,规模连续三年稳定在千亿美元以上,位列江苏第二位。其中,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比重达到62.1%,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主角,占出口总值比重超过五成。
自主品牌出海加速
1999年,陕西人李建东来到无锡创业,凭借会外语等优势,为海外客户做“买手”,“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货源都控制在别人手里,我们既没有工厂,也没有设计团队,只做货物的买进和卖出,竞争和谈判优势在逐渐缩小。”寻找“内生动力”成为打破僵局的利刃。李建东决定自己做品牌和研发,从过往的性价比输出转型到以品牌价值链接全球消费者。
如今,李建东创立的无锡新亚安全用品有限公司已在德国、美国设立分公司,拥有多个境外注册商标,经营全品类劳保安全手套,细分种类超过200种,成为全球手部特种防护用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自主品牌COOLJOB女款花园手套自2022年至今已经连续三年取得亚马逊平台花园手套销量第一。
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在新亚安全身上能看到很多无锡外贸企业的缩影。无锡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06年,无锡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国际知名品牌评定和创建工作,制定品牌培育市(县)区目标责任制,建立并完善以省市两级梯度培育为特点的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工作体系,在支持现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同时,着力挖掘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企业充实品牌企业后备军。在江苏省商务厅发布的“2023-2025年度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评选中,全市共有100家品牌企业入选,省级国际知名品牌数量蝉联全省第一。
跨境电商强势崛起
当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激烈的内部竞争,跨境电商成为外贸企业转型、寻找新增量的重要突破口。在无锡好时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经过切割、组装、上漆等多道工序,成品桑拿房用纸箱层层包裹,整齐堆垛在仓库里,将通过海运销往美国。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却是行业内首家以B2C模式向海外销售木桑拿房的跨境电商企业,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已超过2022全年。
公司负责人郝明卫介绍,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直面消费者,订单量分散、款式更新快,需要企业具备柔性生产能力,“无锡是制造业强市,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这与跨境电商的行业特性非常契合。从产品设计到最终问世,所需的时间较短,给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有利条件。”
记者了解到,无锡在全省率先提出“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因地制宜启动跨境电商出海行动,形成江阴市的纺织服装、宜兴市的紫砂、梁溪区的宠物用品、锡山区的电动车、惠山区的汽车及零部件、滨湖区的高端精密智造、新吴区的时尚家纺和供应链服务、经开区的文化艺术品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带。据无锡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统计,2023年,无锡跨境电商规模首破百亿美元,较2020年翻了两番,外贸占比由2.8%迅速增长至10.4%。(陈婧怡)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