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财经 > 正文

7月份无锡用电量95.47亿千瓦时 你家的电费是多少?

2024

08/27

08:38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吹空调一时爽,交电费的时候可就‘凉凉’了”“这个月收到了一张史上最贵电费账单,下个月可能还要创新高”……这个夏天,和气温一样迅猛上升的还有电费。这些天不少市民开始比拼这个夏天的用电量。究竟哪部分人电费大幅增加?为何电费突然增多?有什么方法可以省电费?记者进行了调查。

  数据:上月全社会用电量95.47亿度

  “6月份用电量才400多度,7月份的突然暴增到1000多度,没想到这么多”。家住经开区的陈先生起初看到7月电费账单有些不淡定,不过想想家里的用电情况也不意外。陈先生一家五口,7月以来两个孩子放暑假了,老人过来帮忙照顾孩子。“这个暑假天气实在太热,老人和孩子基本都宅在家里,最耗电的当属家里的空调。”陈先生说,白天客厅的空调是“主力”,到了晚上三个卧室的空调“接力”,而且儿子怕热,空调还老喜欢开得低。

  “一个月用了近800度电,是前3个月的电费总和。”市民小孙晒出的7月电费账单也创了用电新高。炎炎夏日,大多数人开空调是为自己和家人纳凉,小孙的电费很大一部分是为爱犬买单。“我养了一只3岁的柴犬,这个品种的狗狗毛厚实浓密,高温天是它最无法忍受的,总是吐着舌头喘气。”小孙说,为了不让爱犬中暑,即使自己每天上班家中无人,中央空调也要全天开着。虽然7月电费是笔不小的开支,但小孙并不心疼:“现在缴电费,就是给生命充值。”

  从国网无锡供电公司了解到,进入7月以来,无锡电网负荷在连续高温的带动下一路攀升,其中8月8日12时25分,无锡电网全网达到了最大用电负荷——1638.9万千瓦,同时刻空调负荷约为600万千瓦,占比为36.6%。从电网运行情况来看,无锡每天有4个用电高峰,分别为早峰(10:30)、午后(12:00~13:30)、下午(15:30)、晚峰(19:30)。据统计,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95.47亿千瓦时。

  疑问:这月电费为何高了许多?

  最近,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网友晒出了7月的电费账单,普遍较往常高出了许多,电费高至上千元的还不少。还有市民疑问为何自己假期出去旅游了,在家时间不多,电费也比上月多了。对此,供电公司人士解释,对于低压居民用户来说,夏季居民用电设备增多,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是电费增加的主要原因。从电网运行情况来看,空调负荷已成为影响无锡电网用电负荷的最大因素之一,不少居民家用电量翻了几番。

  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居民家中已执行分时电价与阶梯电价政策。其中,分时电价是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低谷两个时段,对各时段实行不同的电价标准;阶梯电价是按照用户消费的电量分段定价,用电价格随用电量增加呈阶梯状逐级递增的一种电价定价机制,阶梯电价就像爬楼梯,用得越多,电价就越高。如果居民在高峰时用电较多或者用电量超过一定额度后进入更高的电价档位,电费自然会相应增加。另外,还有一些居民家中线路老化或者漏电,也会导致电量无谓地消耗进而增加电费。

  市民如果对电费存在疑问,可以携带相关证件至供电营业厅打印电费账单,工作人员会对电费账单进行详细解读。也可通过绑定网上国网App等途径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电费政策以及用电情况,从而更加合理规划自己的用电计划。

  支招:这份夏季节电妙招请收好

  想要更合理地控制电费支出,就要了解用电政策。目前实行居民阶梯电价,第一档为0~2760千瓦时,维持现行电价;第二档为2761~4800千瓦时,在第一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加价0.05元;第三档为高于4800千瓦时,在第一档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加价0.3元。为减轻多人口家庭电费压力,供电公司推出“一户多人口”阶梯电价优惠政策,家庭满5人及以上每月可增加100千瓦时阶梯电量基数,满7人及以上可选择合表电价。

  “日常生活中使用空调也有小窍门。”电力专家建议,在家使用空调时,把温度设置在不低于26℃。因为空调每调高1℃,可降低7%~10%的用电负荷。空调隔尘网上的灰尘过多会影响空调风扇运转,增大耗电量,建议每2~3周清洗一次隔尘网,不仅会使空调制冷效果更好,也能省下2%~5%的用电。

  此外,还要注意隐形的“电费刺客”,比如家中的路由器、有线电视机顶盒等不起眼的设备只要没有断开电源,也会在无形中消耗电能。很多人晚上睡觉时会给手机充电,几个小时后电已经充满,但如果没有中断充电,这时充电器还在消耗电能,一年可消耗14.19度电。根据实验结果,微波炉待机一年消耗17.26度电,电视机带电一年,消耗9.9度电,因此日常最好关闭待机电源。 (记者 蔡佳)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