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8/01
09:00
来源
无锡新传媒
分享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时常见诸各类媒体,其社会影响恶劣,有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和损失。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就网络暴力治理建言献策,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法,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定义,完善网络暴力治理体系建设,用组合拳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打击力度。6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出台《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并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相关部门攥指成拳严惩网暴、多层次保护网民权益的法律信号。
长期以来,网络暴力信息严重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从《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到《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再到此次《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正式施行,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管网治网用网,夯实网上网下同心圆,让大流量始终澎湃正能量,攥指成拳,让“按键伤人”行为无所遁形。
网络方寸之地,善治利于民,歪风恶于国。“键盘侠”造谣生事、“网络喷子”带偏节奏、网络水军“翻炒冷饭”,谩骂抨击、侮辱诽谤、泄露隐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网络暴力行为层出不穷。敲敲键盘、动动手指,把恶毒观点和极化言辞释放到网络上,看上去无足轻重,实际上轻则侵犯个人名誉和隐私,重则践踏社会风气、损害国家形象。十亿量级的网民数量,任何一点小唾沫星子在网络舆论的发酵下,都可能演变成一场个体所不能承受的暴风雨。互联网时代,无论披上怎样的网络“马甲”,谁都没有凌驾于他人正当权益之上的特权,也没有肆无忌惮胡作非为的自由。网络发声要以“善”为底线,保持人性温度,用良法善治扼住“按键伤人”者的咽喉,让“清朗”有常,让正义提速,把网暴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理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丰富网上道德实践、推动网络暴力治理不断从治标向治本迈进。例如,推行“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进行全链条治理;开展“中国好人”网上评议,有效弘扬网络文明;组织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施行《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保护网民合法权益……无论是文明创建的品牌活动,还是法律规定的出台,都旨在通过广泛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社会共识,突出标本兼治的政策导向,完善网络运行规则,健全管理制度等方式为广大网民织密“安全网”、筑牢“防护墙”,确保人人绷紧网络法治之弦,不断提升治理网络暴力的成效、建设网络文明的质量。
治理网络暴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升网络文明还需久久为功。让我们坚持守正创新,摒弃“黑流量”“毒流量”“歪流量”,始终涵养网络生态的清风正气,攥指成拳,汇聚指尖合力,让“按键伤人”行为无所遁形,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张恒)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