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31
12:0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凌晨4点半的天空,还是晨光熹微,在无锡东片宛山湖大桥下的厚桥谢埭荡村,一大片圩田内莲叶田田,走近细看,卷褶层叠的大叶片挤挤挨挨,紫色的花苞挺立,一枝枝似开未开,似尚未醒来。连日的高温天,这个时间恰是最清凉的时分。此时,勤劳的农户已经开始陆续下到水中,开始采摘今年的第一波鸡头米。
“这是今年的头采,第一茬是最香最糯最好吃的。”当地种植大户盛丰华告诉记者。待得日出,始见翠绿成片,农户们戴着手套跋涉在没膝的水田中,熟练地用专用竹刀分剖开叶片,划出水中的行进通道,再凭年深日久的劳作经验弯腰在“芒刺在背”的肥厚叶片下找到成熟的“鸡头”,用竹刀割开黑乎乎的坚硬外壳,做好记号后放入一旁的篮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成熟一批采收一批。要根据花朵的形状位置定位叶片下鸡头米根茎的位置,找到下刀的最佳角度,这样能快速取下果实又不会伤到旁边的根茎。”农户盛阿姨告诉记者,一般江南种植的鸡头米能收割9茬左右,而前5批的品质是最好的。
谢埭荡村有无锡最大的鸡头米种植基地,占地300亩左右,已经种植了11年。随着头采的顺利推进,当日起,每天都有新鲜鸡头米陆续上市。盛丰华说:“今年这一批黄种果实品质稳定,没有特别小的米粒,中等偏上和较大的居多。”
上午9点左右,无锡鸡头米“头采”工作已经完成,每位农户平均采收到250颗“鸡头”。“第一茬产量不可能高,到后期成熟高峰期,每天可摘1000颗‘鸡头’。”篮子里看上去丑丑的“鸡头”为黑褐色,剥开来,里面却是像珍珠一样一粒粒圆润饱满的果实。已经“出水”的“鸡头”当天必须剥完,种植基地的附近就有加工展示场,既有工人戴着铜戒指传统手剥,也有通过剥壳机进行机剥,基地根据当日订单分配加工任务。剥完的鸡头米按照品级规格,装进不同的包装冷冻封存起来。
小小鸡头米,亦糯亦韧,种出了产业和风景,也日益成为本地茶饮和时尚甜品中的流行原料,受到年轻人喜爱。如果用来做菜,炖、炒、煮皆妙,既可与河虾仁、荸荠、莲藕一同组成经典的江南时令美食“荷塘小炒”,也能在桂花糖水中扮演清香水灵的“珍珠”,胜在一个新鲜,尽消烦暑,令人心畅。本地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少网红奶茶和饮料店纷纷推出新鲜鸡头米汁、桂花鸡头米饮料、鸡头米圆子等创意饮品。据悉,机剥鸡头米的价格在每斤80元到120元之间,手剥鸡头米的价格则在120元至160元之间。去年,3万多斤鸡头米全部售完,供不应求。
(陶洁/文 陆航团影像供图)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