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升级乡村生活品质 宜兴芙蓉村投2000万元补短板

2024

07/29

08:0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历史上有两位名人来过我们村,一位是岳飞,一位是苏东坡。”台上,乡土文化研究者生动讲述村里的历史典故,台下,孩子们听得认真入神。这是近日在宜兴张渚镇芙蓉村今年新落成的便民服务中心举办的暑期乡村阅读季活动场景。“以前没条件,今年这样的活动办了好多场。”一旁的村党总支书记许峻尧说。

  农村民生领域欠账相对较多。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宜兴,如何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从一个村,窥一斑而知全豹。位于宜南山区的芙蓉村,今年的“民生实事清单”投入达到2000万元,项目之多、投入之大为该村历史之最。

  急难愁盼项目成“优选项”

  紧挨着村便民服务中心,400多平方米的助餐中心已建成,消毒柜、保温箱等配备齐全。“目前有200位老人报名参加助餐,年内就可实现助餐配送。”村里工作人员介绍,届时将由10公里外的张渚镇中央厨房做好餐后送到村上,之后分发到村里4个老年活动室以及各个自然村。包括芙蓉村在内,张渚镇即将实现农村老人助餐的全覆盖。

  作为典型的山区村,芙蓉村村民居住分散,全村有大大小小16个村落,东西向跨度达6公里。这也造成民生工程推进的难度不小。就拿今年启动的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来说,不仅管道铺设距离长,且山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不小。目前部分自然村已实现管道进村入户,年内就可点火启用。从去年开始,宜兴全面启动农村天然气延伸扩面工作,解决过去村民换液化气瓶、烧柴火的不便和安全问题。

  “我们听取村民意见,把遴选出的急难愁盼项目优先建设。”许峻尧说,民生项目的实施要做到村民心坎上。目前村里已完成自来水入户和污水纳管,再解决管道天然气问题,村民生活质量大大改善。村里上半年还完成了村医务室、居家养老服务站改造升级,穿村而过的芙蓉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即将开始施工建设。

  现代乡村生活的“升级版”

  漫步在茶园、树林之间,铜官山、龙池山群山环绕,新建成的茶园路健身步道,更是一条风景廊道。“每天都来走走看看,心情特别舒畅。”村干部何菊良说。投资150万元、1.6公里长的这条步道,如今成为附近村民晚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去年,芙蓉村成功入选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市特色田园乡村。虽然乡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顺应村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今年,芙蓉村启动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

  继茶园路后,连心路将展开两侧的绿化、美化提升和民房出新工程,之后形成3公里多长的环线,并建设驿站提供茶水等服务,将成为村里对外展示的精华所在。在葛山自然村,今年投入500万元进行的环境提升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建设标准不断提升,为保持好原生态自然面貌,实现杆线全部入地等。

  依托一流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今,宜南山区各村都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的重点。如何体现差异化竞争优势?当年因矿山资源丰富而进行开山采石,导致芙蓉村生态环境破坏,如今,围绕石头做文章,太湖石林等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并普遍用太湖石来点缀小游园和庭院,成为村里的一大特色。如今全村民宿和农家乐共有15家,利用众多与岳飞、苏东坡有关的古迹和故事,打好特色乡土文化品牌。

  一场双向奔赴的“动力源”

  如此多的民生投入,资金从哪里来?记者了解到,今年总投入的2000万元中,上级扶持资金就达到1350万元,充分说明了民生项目的推进,离不开上级部门扶持力度的加大。如芙蓉涧整治项目水利部门出资350万元,创成市特色田园乡村的奖励资金用于村环境再提升等。

  民生改善更是双向奔赴的结果。这么多项目实施,一些村民的茶园、田地、林木等难免会受到影响,但让许峻尧没想到的是,村民会如此支持。村民史松青的茶园紧挨着健身步道,“虽然损失了一些茶叶地,但出行更便利了,其实得益更多。”他坦言道。不仅如此,村里企业也大力支持,如义椿庄度假酒店就资助300万元,用于村民生工程的建设。

  民生项目的推进充分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加入打造“美丽山村”的行列中。从农房改造到自家庭院美化,如今很多村民自家的“秀美庭院”成为村里的特色景观,吸引外来游客参观。此外,村里聘请20多位低收入家庭、老年农民等劳动力参与乡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获得相应报酬,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基础设施的提升改善,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近,位于石罗墩自然村的一处民房,被来自无锡市区的客户看中租下,眼下正在改造成民宿。村里也抓紧储备一批项目,包括当年开山采石遗留下的深坑以及美丽的茶园等,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增强发展后劲,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发展。

  (胡志杰)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