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无锡新闻 > 正文

大丰收!2016年以来最高亩产!

2024

07/27

13:5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保障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

无锡交出新答卷

  7月26日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最新反馈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夏粮亩产、总产分别达328.1公斤18.6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2.9%。其中,亩产为2016年以来最高,总产为2019年以来最高。

  近几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战略,坚持党政同责,深入开展“三提两严”行动,分类施策,加强调度,确保粮食、大豆、油料生产面积稳中有升。

  在滨湖区马山街道嶂青社区,原先的零散农田和附近一个个废弃鱼塘整治一新,形成540亩高标准农田并于上半年通过验收。“农田能否迅速上水、退水,农机能否便利入田作业,是小麦、水稻生长得好不好的关键,高标准农田地势平整、路渠通畅,为粮食稳产高产加强了保障。”在这里种粮的马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凌菁说。

  信息显示,前两年我市加大力度新建或通过改造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为粮食稳产增产打好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板块还着力对开发边界内的低效用地加强整治,有力增加粮油作物面积。仅滨湖区今年水稻面积就达2400亩,较2020年增加1400多亩。

  提升装备技术和农业设施设备数字化水平,是推进粮食高效生产的新引擎。“这两年种小麦、水稻用的人工比以前少了,上水、打农药等环节比以前更精细了。”锡山区东港镇港南村种粮大户王正平说。原因是有了智慧农机和智慧农业监测平台。仅从打农药来看,以前要三四个人拉着输药管在田间边走边喷,一天只能打七八十亩,现在一个人动动遥控器,无人机一天就可完成300亩,且药力喷洒更均匀,效果更好。村里的智慧农业监测平台则实时显示粮食作物长势,土壤和水质情况,气象灾害预警等信息,让种田老把式种粮省心省力。他种的1000亩小麦今年总产量比去年约多3万斤。

  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我市自2022年开展厅市共同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整市推进试点建设以来,率先在全省开发应用“机慧来”市级农机数字化管理应用与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农机数字化示范推广等行动,目前已建成智慧农田、无人农场10多个,辐射种粮面积10多万亩

  “提升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是今年粮食安全工作的重点。我市就此实施三年行动,在提升农业生产装备的同时积极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马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种植1000多亩小麦时,在农技专家建议下,将原先的耕地后播种方式改为先除草,再采用条播机播种。“这样苗间距宽敞,通风、透光性好,草害少,有利于小麦生长。”周凌菁说。针对以往麦子成熟时多有倒伏现象的状况,他们还在复合肥里增加了可使茎杆变粗壮、有一定杀菌作用的生物制剂,小麦长势旺盛,每亩产量较去年增了约50斤。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士介绍,今年我市粮食生产基地纷纷因地制宜选用优良品种,采用深耕整地、足墒播种等绿色生产技术,小麦产量普遍提高,最高的田块达600公斤

  粮食增产,政府和农户共同推进。江阴顾山镇红豆村种粮大户金章培深有感触地说,4月有20多天阴雨天,小麦极易发生赤霉病,“前后打了2次赤霉病防治农药,都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电话、微信通知农户去免费领取农药的,期间农技人员还多次到田里来检查、督促,使大家统一行动提高了管理效能”。市农业农村局人士介绍,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粮食生产加强调度和现场指导,夏收夏种期间全市共监测苗情信息、调度农情信息超180条,科学指导夏收夏种夏管,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经检测,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好,入仓小麦质量高,以一等麦为主

  一种就管,也是水稻生产的现实写照。7月初种下的水稻,市农业农村局已完成第一期苗情监测。“由于种、管得力,水稻普遍发苗早,且苗情总体较好,平均亩苗数33.88万、叶龄10.87叶,足穗基础较好。”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后续他们将进一步引导农户、农企等加强水稻生产管理,夯实水稻丰产基础。

  记者:朱雪霞

  部分图源:聚力东港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